帝王术是指皇帝的御下之术,这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控制,皇帝来操控群臣的思想,让他们忠于自己,受到官员的崇拜。
一、帝王术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都会有老师来专门指导他们帝王之术。帝王之术在于控制心才能控制住权力,帝王之术也在于左右平衡,而在其中谋求大头。看那些厉害的皇帝,当政期间控制思想,左右朝臣,独揽大权,可谓是十分厉害。而嘉靖皇帝的帝王之术可以说在移动帝王中脱颖而出,以“外藩”身份即位,还斗跑了朝廷中扎根已久的老臣。重点是他非常的迷信,沉迷修仙,还经常穿道士服在宫廷里逛。他有25年没有上早朝,但却没同万历皇帝一般使朝廷众臣怨声载道,他虽没上朝,但是却掌控大权,那些老臣们都被他拿捏的死死的。
二、管理类的典范就像如今公司里面的领导也是,要有足够的领导能力,要把下属给管理好,让他们全都佩服,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但是嘉靖皇帝做到了,这是体制上的优势,也是他本人的聪明。本身明朝因为前几任帝王的设计已经是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相比于之前朝代里面的太监专权、丞相专权,在明朝就没有这个烦恼。嘉靖帝博学多才,并且心机深沉,所以才能驾驭朝廷中的那些老油条。像那些德高望重的老陈在这个年轻的皇帝面前都是战战兢兢的,就连那些可以骂人的言官,在他的面前都不敢说话。
三、以帝王之术做了一手好业绩并且嘉靖皇帝以很辣的风格,再加上深沉的心机,让那些臣子们在表面上都服服帖帖的,可以说把帝王之术耍得非常厉害。而且他在工作业绩上也很不错,在他执政的时候,真的是人才辈出啊,张居正、李时珍、吴承恩还有各类英才都在那个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鄙人认为帝王术是十分厉害的,其厉害的样子,大概如下:
1、千古阳谋,遗刀后人
主父偃是个天才, 他设计的推恩令,为汉武帝名正言顺的施展帝王之术,为削藩提供极为高效且廉价的快刀,因为推恩令的出台,让很多闲得无事的皇族子弟,迅速获得属于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时也让手握实权的各个王侯们,被自己的儿子们,直接分化了权力和财富,还不能说啥,所以这样的帝王之术,不厉害吗,要知道王爷们,如果敢说个不字, 他生下的一堆儿子都会要了他的老命。再加上汉武帝的 酎金夺爵 制度。更是把实权诸侯王们逼到了墙角里,所以这样的帝王术厉害不厉害。
而后世的在面对封建王爵时,无一列外参考和丰富武帝的推恩令,使得就像明代朱元璋指定的分封制度那样,让朱家的封建主们不断出现了直接利益的被梯次剥夺。故此从这个角度看,推恩令就是武帝遗刀后人啊!对封建大一统的贡献,真的很大!
2、景帝虚伪,文件杀人
再说另外一个案例,那就是武帝爸爸汉景帝的遗诏杀人,因为窦婴自认是景帝忠臣,可以用遗诏挟制太后,而外戚势力也自认为太后撑腰,可以干掉老牌外戚,控制武帝。所以两家都在自以为是中相互厮杀着。
只是对于窦婴来说,他自认的遗诏撑腰,不过是景帝埋下的定时炸弹,因为能拿着遗诏威胁太后的人,对于武帝来说,就是在该死,要知道,窦婴干掉王氏外戚,武帝得利,而如果外戚干掉窦婴,那么下一个被干掉的就是王氏外戚,因为有遗诏!所以只要武帝够狠,景帝对窦婴虚伪的授权文件,就是窦婴被卖了还在帮景帝点钱的帝王之术。
帝王之术: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业。无形者,物之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历史上的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可以说是极富传奇色彩,他本不是太子,却意外获得了天下掉下的皇位,他本性懦弱,却极富个性,他昏庸无道却拥有忠臣良将,他荒唐与理智并存,冒险与守旧同在,他在位45年,在历代皇帝在位时间,排行第五。一般人对嘉靖的认知好像没什么印象,只是通过嘉靖通宝这个明代的钱币而对其稍有认知,但是一说到海瑞罢官、奸臣严嵩,25年不上朝,15年不见儿,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却是人尽皆知。
严嵩肩负奸臣历史骂名,却在嘉靖年间把持国政近20年,海瑞虽享有“海青天”的美名,却在嘉靖一朝始终不得重用,从严嵩和海瑞这两位明朝著名大臣的宦海经历来看,嘉靖帝似乎用人不明,昏聩无比,以至民间认为嘉靖是个崇尚奢侈,嗜好刑戮,暴虐不仁,喜怒无常,昏庸无能,好色无比的皇帝。但是翻开史书,又发现对他评价颇高,称其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那么嘉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实际嘉靖皇帝是个最懂得怎样做皇帝的人,正是因为他精通帝王心术,以至他不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日夜操劳,也不像明熹宗朱由校那样大权旁落。对于嘉靖而言,尽职而不累,尽兴而不废,利用文字、精神、心理因素,去驾驭权力,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洞察权力运作方式的大家。所谓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知天地人三道者,乃帝道也,而“帝王术”无非是驭人之术,其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术,是一种融合了许多权谋、手段、暴力、思想控制在一起的谋略而已。
嘉靖自幼就聪敏过人,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登基后,在议礼派领袖人物张璁等人的支持下,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朱祐杬为睿宗,不惜与群臣反目,由此引发了围绕"继统"与"继嗣"礼仪形式所进行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不仅是明代中后期争夺首辅权利的斗争,也是皇权与阁权的冲突,更体现了正统程朱理学与新兴王阳明心学的冲突和较量,其本质实际上是天理与人情之争的反映。
以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继嗣"与中下级官员桂萼等人为代表的“继统”,双方展开激烈争论。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追尊其父为兴献帝,并按皇太后之礼仪接其母兴献王妃蒋氏入城进宫,二百余朝臣跪于左顺门前力争,由此激怒嘉靖皇帝,下狱者一百三十四人,廷杖而死者十六人。结果,中下级官员大获全胜,杨廷和被罢官。
自此之后,朝中再无人敢非议皇帝意见。此时的嘉靖年方十八,还应该算个小皇帝,在历朝历代中,他这个年龄的皇帝或是不能亲政,或是名义上亲政实际还是个提线木偶,但此时嘉靖的无上权威已无人再敢质疑,从毫无根基、毫无势力的藩王到雷霆万钧的帝王,嘉靖皇帝不仅转变的非常快,也表现的非常出色,以至从这一刻起,嘉靖皇帝一辈子都令朝中大臣们们诚惶诚恐,搅尽脑汁应付的应对。
大礼议之争,在明朝前后延续了大概十年之久,对明朝的统治也是影响颇深。因为首辅专权和内阁纷争,使得朝廷混乱,统治的连续性中断,造成了朝廷内部党同伐异,君臣关系恶化,这次事件,也使得几乎所有的朝廷官员站到了嘉靖皇帝的对立面,令他明白一个道理,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这也就成了嘉靖不上朝的开端。
嘉靖皇帝一生向道,因此也常受世人诟病,但是人活于世,何人又能没有爱好?纣王杨广,喜好游山玩水,正德皇帝喜欢排兵布阵,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又不是求佛问道之人?公元1542年大明嘉靖21年,嘉靖因一心求长生不老,为了炼出长生不老药,而引发了由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的“宫婢之变”,本来嘉靖就对朝中大臣就有种种蔑视和敌视,加之“宫婢之变”,嘉靖就开始彻底不上早朝,在幕后把握朝政。
嘉靖不上朝并非是不理政,在西苑修道的同时,嘉靖白天潜心修道,晚上批改奏章,始终牢牢掌控着大明朝政,精于玩弄帝王术,试图在大臣之间平稳权力天平,琢磨人心。此时的大明外患严重,北有蒙古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倭寇肆虐,南北夹击,朝廷一片忙乱,然而嘉靖皇帝却是忧而不惧,分选重臣,各个击破。
对地方大员,不仅赋予大权而且责以重任,办好的加官进爵,毫不吝惜,办不好的,毫不手软,逮回京城,下狱论死,至此南北纷扰基本停息,由此出现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嘉靖积极推行“新政”,集异纳谏,勤于政务,诛杀钱宁、江彬等佞臣,整顿朝纲,即便是受宠乃至擅权二十余年的严嵩,也被一道饬令令其丢官回家。
嘉靖喜欢严嵩一方面严嵩确实是个人才,君臣合作,配合默契,嘉靖用严嵩担任内阁首辅来控制朝堂运转,另一方面,严嵩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更是凭借其极其华丽文笔所撰写出来的青词来表达嘉靖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博得了皇帝欢心。由于嘉靖一心问道,热衷于炼丹制药和祈求长生,由此在皇宫中建起了斋醮,简直就把皇宫变成了道场。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青词”本是道家弟子们在举行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然而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味同嚼蜡,嘉靖很不满意。
一些谄媚的臣子看准时机,利用自己文化素养较高主动帮嘉靖撰写“青词”玄文,皇帝龙颜大悦,由此飞黄腾达的不在少数,严嵩便是因此受宠被称之为青词宰相,擅权二达十余年。其他宰辅如徐阶、夏言等人也都精心撰写青词,一度使得青词成为内阁大臣们勾心斗角的工具,即便如此,深谙帝王术其中之道的嘉靖皇帝仍牢牢掌控着大明王朝,将无数朝堂官员玩弄于弄股掌之间。
晚年的嘉靖皇帝疏远严嵩之后,开始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大明王朝这才得以再次走上正轨。公元1566年嘉靖45年,六十岁的嘉靖皇帝在一次道场祈福中,遭遇冷雨而病倒,三个月后驾崩于乾清宫,葬于永陵, 庙号世宗,自此这位一生运用帝王心术皇帝的传奇故事终于落下了帷幕。天纵聪明、悟性超人的嘉靖皇帝因其精于玩弄帝王心术,这便是其长期不理朝政的情况下,仍能执政45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