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危机是指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软件样品即是产品,试制过程也就是生产过程。
软件不会因使用时间过长而“老化”或“用坏”;软件具有可运行的行为特性,在写出程序代码并在计算机上试运行之前,软件开发过程的进展情况较难衡量,软件质量也较难评价,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十分困难。
2、来自于软件开发人员的弱点。
其一,软件产品是人的思维结果,因此软件生产水平最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软件人员的教育、训练和经验的积累。
其二,对于大型软件往往需要许多人合作开发,甚至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深入应用领域的问题研究,这样就需要在用户与软件人员之间以及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相互通讯,在此过程中难免发生理解的差异,从而导致后续错误的设计或实现。
扩展资料:解决途径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人们开始研制和使用软件工具,用以辅助进行软件项目管理与技术生产,人们还将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有机地集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能够连续支持软件开发与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化软件支援环境,以期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解决软件危机问题。
此外,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的结合成为80年代末期活跃的研究领域。基于程序变换、自动生成和可重用软件等软件新技术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把程序设计自动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一步。
在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软件工业化生产体系,形成了强大的软件生产能力 。软件标准化与可重用性得到了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在避免重用劳动,缓解软件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绝不仅仅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才具有的,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具体地说,软件危机有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不很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及深入的趋势,软件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使人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提供的巨大潜力。
1、软件开发进度难以预测
拖延工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降低了软件开发组织的信誉。
2、软件开发成本难以控制
投资一再追加,令人难于置信。往往是实际成本比预算成本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所采取的一些权宜之计又往往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用户的不满。
3、用户对产品功能难以满足
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很难沟通、矛盾很难统一。在双方互不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设计系统、匆忙着手编写程序,这种闭门造车的开发方式必然导致最终的产品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
4、软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系统中的错误难以消除。软件为逻辑产品,质量问题很难以统一的标准度量,因而造成质量控制困难。软件产品并不是没有错误,而是盲目检测很难发现错误,而隐藏下来的错误往往是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
5、软件产品难以维护
软件产品本质上为开发人员的代码化的逻辑思维活动,他人难以替代。除非是开发者本人,否则很难及时检测、排除系统故障。为使系统适应新的硬件环境,或根据用户的需要在原系统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又有可能增加系统中的错误。
6、软件缺少适当的文档资料
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或者文档资料不合格,将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带来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扩展资料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软件的需求量剧增,对软件的正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迫切地需要缩短软件生产周期。但是,当时的软件编制还是过多地依赖于程序员的能力和技巧,这就导致了软件的生产周期长,可靠性及可维护性也很差。
软件开发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从而爆发了一场“软件危机”。所谓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体系结构教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