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和诸葛亮是不是同一个人

2023-01-31  21

孔明和诸葛亮是同一个人。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建兴元年(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

扩展资料

诸葛亮主要成就: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他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所以只有任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只有威之以法,才能改变蜀土人士,专权自态,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的态势。

与儒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孔明和诸葛亮是同一个人。“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有两个称呼,是因为我国古代独特的冠名方式。古人在一声中通常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真正的名字,还有一个别名,称为“表字”。通常来说,在小孩子出生之后,由父亲来为其命名第一个名字。而到了成年的时候(古人称为及冠),则会获得第二个名字,也就是他的“字”。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冠名方式,其实是由那个时候的文化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名是供长辈和自己来称呼的。比如说,诸葛亮就经常自称“亮”。而对于“字”来说,大部分是供平辈之间的称呼。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后,由于从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个成年人,需要开始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人,而如果别人直呼其名,未免有一些不礼貌,如果有一个东西来代替名字的话,就比较合适了。

因此,古人就在一个小孩成年的时候为其起一个“字”,来供其平辈之间相互称呼。像诸葛亮这样的,刘备总是称呼他为孔明,不会称其为诸葛亮。

孔明指的是诸葛亮,孔明是诸葛亮的字。诸葛亮为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少孤,隐居邓县隆中躬耕壠亩,善计谋,通兵法,留心世事,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乃见,他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策略,即所谓“隆中对”。

后为刘备主要谋士。后联孙攻曹,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荆、益,建立蜀汉。曹丕代汉,他支持刘备称帝,任丞相。

建兴元年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决以政事。他曾率军五次北伐,两出祁山以图统一全国。他任丞相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必信推行屯田。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 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人物塑造

诸葛亮的一生仍然是悲剧的一生,尽管他英才盖世,结果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造成诸葛亮一生悲剧的原因归之于不可抗拒的宿命,一方面通过诸葛亮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表现人类智力可以达到何等的程度,另方面又说明这种超凡入圣的智慧也不足以拯救人类自身以摆脱困境。

进而突出诸葛亮决不向命运低头、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毅不拔的精神。他识天命而又不受制于天命,尽人事于不堪辅佐之人,身居逆境而不放弃斗争,面临挫折仍然保持着战士的勇气。这一切正体现了一个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英雄性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404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