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并正确掌握词义词性,才可以让它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更加精准让内容表达更形象生动,具体技巧如下:
(一)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2.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的词语。如:煽动、后果、抗拒、狡猾、吝啬、庇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或公文。
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
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不带感情色彩,用于与自己不亲近的人而“逝世”则用于自己尊敬的对象。
“嘱咐”多用于临别场合,语气态度恳切而“吩咐”多用于并不远离的对象,带有命令口气。
“水漫金山”不是形容人的,意思是形容大水弥漫金山(这里指的“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水漫金山的本意是一个神话故事,原指城池被水淹没,现常用来比喻局势急转直下。出处:
该故事出自于清代《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来源:
水漫金山一事,极有可能来源于唐代邙山巨蛇“水漫洛城”事件。据两唐书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洛阳邙山出现一条巨蛇,高3米多,长31.209米。天竺高僧善无畏见到后,感叹道:“这条巨蛇准备引水漫洛城。”于是用天竺法咒对其进行攻击,几日后蛇死。
故事内容: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之中,白蛇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后,就结为夫妻。法海和尚见到许仙面带妖气,就把他带到金山寺藏到法座后,白蛇娘子带领小青蛇来寻夫,法海不许。白蛇娘子无奈只好与法海斗法,于是水漫金山,白蛇搬来四海龙王与虾兵蟹将帮忙,法海搬来天兵天将来对付白蛇,将白蛇压在雷峰塔下。
造句:
1、杭州有个美丽的传说,白蛇传,当年白蛇为了寻夫水漫金山,今天又是谁满了杭州?
2、昨夜东雨来到帅帐水漫金山之前的时间里,荒川并没在床上高枕不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