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叫冠军,第二名叫亚军,第三名叫季军。在中国历史中,亚一词有次级的意思,如在西周时,就有一职称为亚卿,亚卿是比正卿下一个级别。另外,项羽称范增为“范亚父”,都是有次一级的意思。后来,亚军就被称为比冠军次一名的胜出者。
“季”原是“末”的意思,旧时指农历一个季度最末一个月,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即指三、六、九、十二月,“孟”和“仲”分别指一个季度的第一和第二个月,一个季度是三个月,按“孟”、“仲”、“季”的次序,“季”慢慢便成了“三”的同义语。
冠军的来历
"冠"字有两个读音,读如"关",第一声时是名词,意为帽子或形状象帽子覆盖的东西,如:花冠,鸡冠。读如"贯"第四声时,则转为动词,含义有二:1、指古代的一种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成人礼,开始戴冠。"冠者"即指成年人。
2、由于帽子是戴在头顶上的,引申为超出众人的,居第一位的,到了顶的。词语"勇冠三军"说明了"冠军"表示军队中英勇突出的第一名。后来人们便称竞技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
第一名叫冠军,第二名叫亚军,第三名叫季军。
“冠军”语出《史记·项羽记》。秦朝末年,人民起义反对秦朝暴政,各路起义军推举宋义为首领,号称“卿子冠军”。冠军的意思就是冠于诸军之上的将军,现在多用于比赛的第一名。
在中国历史中,“亚”一词有次级的意思,另外,项羽称范增为“范亚父”,都是有次一级的意思。后来,亚军就被称为比冠军次一名的胜出者。
“季”原是“末”的意思,旧时指农历一个季度最末一个月。“孟”和“仲”分别指一个季度的第一和第二个月,一个季度是三个月,按“孟”、“仲”、“季”的次序,“季”慢慢便成了“三”的同义语。
冠亚季军的站位
领奖台设为三个等级高度,冠军站在亚季军中间的最高台,亚军应在第冠军运动员的右方,季军在冠军左方并成一排。
国际奥委会对颁奖礼仪进行了规定:在奥运会期间,奖章应由国际奥委会主席(或由他选定的委员)在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颁发。
在每项比赛结束后,立即在比赛举行场地以下述方式颁奖: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身着正式服装或运动服登上领奖台,面向官员席(冠军站在中间,亚军站在右侧,季军站在左侧,冠军站的位置比亚军和季军站的位置稍高),然后宣布他们的名字和其他获奖者的名字。
冠军代表团的旗帜应从中央旗杆升起,第2名和第3名的代表团的旗帜分别从紧靠中央旗杆右侧和左侧的旗杆升起。奏冠军代表团的国歌时,奖章获得者应面向旗帜。
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二名称“亚军”,第三名为“季军”。
冠军泛指体育、文化、艺术表演等竞技比赛中的第一名。亚军指的是赛事比拼排名第二,仅次于冠军。
季军,指名次低于冠军、亚军的优胜者,是指竞赛的第三名。在旧历中,春季的三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
“冠军”一词的来源
早在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后,“冠军”一词就应运而生了。当时楚国有一位反抗暴秦统治的大将宋义,作战英勇,威风凛凛,秦兵屡屡败于他的手下。
由于他战功赫赫,位居诸将之上,于是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楚军诸将士称他为“卿子冠军”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荣获“冠军”称号的人。
到汉代,“冠军”一词继续沿用。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因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作为官衔。
从魏晋迄南北朝各代,都设有“冠军将军”,唐朝有“冠军大将军”的官衔。一直到清朝,护卫帝王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为“冠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