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四法印是什么,四依四不依是什么

prtscr2023-01-30  24

一、佛教的四法印是:

1、诸行无常:是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没有一个常住不变;

2、诸法无我:是指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没有我的实体;

3、涅槃寂静:是指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

4、一切行苦: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一切现象法都是苦。

补充说明:符合以上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一般把前面三个称为“三法印”,而很少说“四法印”。

二、四依四不依是:

1、依法不依人:要以佛的经典为依据,而不要以个人主见为依据;

2、依义不依语:要以经典中的意思为依据,而不以文字相为依据;

3、依智不依识:要以客观反映事实的智慧为依据,而不要以主观经验的知识为依据;

4、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以究竟、直接、完全显了佛法道理的经为依据,而不要以不直接显了法义,而渐次方便说法的经为依据。

什么是四法印?

佛陀深知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佛法也不例外。

为了使佛法的传播尽量晚一点坠入坏、空的阶段,他为佛法钦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合称“三法印”;也有加上“有漏皆苦”的,合称“四法印”。。

佛陀叮嘱弟子,等自己涅槃之后,大家就用这“四法印”当作标准来辨别教义的真伪。

如果有人虽然打着佛陀的旗号,但宣讲的内容只要违背了“四法印”当中的任何一项,大家就可以很有信心地判断这不是正法,而是异端邪说。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其实就是“缘起性空”的正反两面。

所谓“诸行无常” ,“行”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无常”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概念,说的是万事万物都不稳定,忽生忽灭,忽聚忽散。

“诸法无我”否认世界上有永恒不变、独立自存的事物,人也一样,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如果你不服气,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让自己的肠胃蠕动停下来一秒钟。

“有漏皆苦”,是说活着就是受苦,不仅吃糠咽菜、做牛做马是受苦,就连锦衣玉食、作威作福也是受苦,转生之后还要继续受苦,总而言之苦海无边。

要从苦海当中解脱出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涅槃寂静”,涅槃了也就不再轮回了。至于一个不再轮回的人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这就说不清楚了。

那么,佛学在两千多年来的发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守住了“四法印”,又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四法印”呢?

在这“四法印”里边,只有“诸行无常”比较符合常识,容易理解。

从最切身的问题来看,生老病死就是无常的体现。

有一部《佛说无常经》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有几句话说: “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当勤策三业,恒修于福智。眷属皆舍去,财货任他将。但持自善根,险道充粮食。”

这些话很通俗,意思是说人生既然如此无常,就应该专注于佛法修行,妻儿老小都要舍弃,钱财更没必要留着。

这话虽然既伤感情,又有点强人所难,但早期的佛教徒真的都在这么做。

宗教信仰有其极端的一面,佛教还算温和,看看耶稣说的,令人不寒而栗:

我不是叫地上太平的。我是叫地上懂刀兵。因为我来是叫

儿与父生疏,

女与母生疏,

媳妇与婆婆生疏。

人在世界上的敌人都是自己家里的人。

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不配做我门徒。

爱子女胜过爱我,不配做我门徒。

为我献出生命者,能得到生命。

你看,耶稣主张信仰高于人伦,所以当耶稣的母亲和姐姐来看他时,他都避而不见。

宗教毕竟超出世俗之外的东西,我们无法用世俗伦理去评判,因为分属不同的范畴,不在一个可以同日而语的层面,如果在此处争论,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宗教毕竟是宗教,如果宗教徒如常人生活一样,没有区别,那还叫什么宗教徒呢?

所以,佛教有戒律,要剃度,连服饰都大不同,有袈裟,僧衣,这些都是为了显示本宗教的与众不同。此时题外话,不做过多论述。

对于诸行无常,举个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你就明白了。如果有人说会永远爱你,那么不要相信他(她)。因为爱注定是无常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他(她)这一刻的许诺也许完全发于真诚,也真的相信自己会做得到,但你依然要知道这份爱注定会变。

我试着用更粗浅的比方来解释,不知道会不会让人丢砖头:

——所谓四法印,你可以理解为佛法中的“宪法”,所以佛法的延伸(类似于地方法律),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一般指的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但也有四法印一说,即加上了”诸漏皆苦“,合称为“四法印”。可以说,这是用来鉴别所有的人的思想的照妖镜,无论是谁说的,不符合四法印的,就不属于佛教所说的究竟,另外,建议你再去看看”四依止“,这是鉴别是否佛教的四种方法,结合这四条基本原则来运用,就可以识别那些打着佛教旗帜招摇行骗的外道。

我们可以翻译成现代的语言来这样粗浅的理解:

诸行无常——”变“,是一切事物不变的真理,所以一切的存在都是暂时的。

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的组成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并没有”我“,所谓的”我“,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强加上去的。

诸漏皆苦——执着于建立在这之上的一切情感,感受,感知,色形,都是痛苦的。

涅槃寂静——超越一切,舍离一切,无执着于一切,包括涅槃这一概念本身也要被超越,才能拥有生命本质的顿悟,这才是佛教的真谛。

——看看对你的理解是否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76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