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口是晶字。六个口的字是晶、七个口的字是叱、八个口的字是只。因为晶的上半部分是日,而日是由两个口组成的、它的下半部分是两个日,就是有四个口,上下一共就有六个口。
叱字是由口和七组成的,表示有七个口。只字是由口和八组成,表示有八个口。所以六个口的字就是晶字、七个口的字就是叱字、八个口的字就是只字。
口字的文字源流
口,六书属象形字,像人口之形。甲骨文、金文的口字,像人嘴张开的样子。小篆略同金文,但字形上下拉长。隶书、楷书以直笔方折代替小篆的弧笔圆折,就不太像嘴的形状了。其本义即指口,金文中口字用作族氏文字。古文字中口一般写作两笔,至汉时可能出现了作三笔写的。
口既可单用,也可以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代汉语字典仍设口部。与口有关的汉字大都从口,如吻、吃、喝、唱等。口有时也可以作声符,如扣、叩等。
六个“口”是“唔” 字。
一、拼音:读音:[wú]、[ńg]、[ń]
二、释义:
[ wú ]
象声词。
[ ńg ]
1、叹词。表示疑问。
2、方言。我。
3、方言。你。
[ ń ]
同“嗯”
三、例句:
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北四省》:“卫尉材官,舍介胄、释弓矢,而学以咿唔相高,非其业也。”
清·焦循《忆书》卷六:“曾祖父少懦,日咿唔于书塾中。”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或持稿咿唔,或仰空呼吸,以调畅其喉舌。”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倘其咿唔日久,对于旧书有些上瘾了,那么,倒不如去读史。”
清·魏禧 《姜贞毅先生传》:“公时九岁,与兄 圻 夜读,书声吚唔不绝。”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梧井朱门落叶深,吚唔声隔院沉沉。”
四、部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