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志》的作者是林则徐。《四洲志》约七万字。记事止道光十五年。所记亚洲安南、暹逻、缅甸、印度、巴社、阿丹(阿拉伯)、都鲁机、伊楫、阿迈司尼等国,与南、北、东、西、中阿利未加洲诸国。
以及欧洲之布鲁亚、大吕宋、荷兰、弥尔尼壬、法兰西、意大利、耶马尼、欧塞特里、波兰、俄罗斯、绥林那威北墨刺加(北美洲)之育奈士迭和南美智利等国的位置、四邻、东西、南北里距、山川、历史、经济、贸易、军事、风俗、物产等。
特色
《四洲志》除了节译出原书中关于世界各国的历史由来、地理沿革、山川河湖、国家结构、民族分布、宗教信仰之外,林则徐还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的编纂原则和倾向。如改变了原书以欧洲为中心的模式,凡原书耶稣纪年后均标注中国的皇帝纪年,以便中国读者比较对照。
全书多处以汉文文献和其他相关中文记述相印证,如称“巴社”(今译波斯)“《史记》所载,亦古名邦,如阿西利阿、巴比罗尼阿”。
“印度国”一节中称“《海录》谓居斯士者为巴史种类,颜色稍皙,即今来粤贸易之白头夷也”,“果真,南印度部落,《海录》作固真,东界戈湾都,西界海,南界特那弯戈,北界马那麻”。在讲述“依辑”(今译埃及)时,特别指出当年“利玛窦所谓黑人多是也”。这些都是原书中没有的内容。
《四洲志》的作者是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