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经济学名词解释

cdr是什么意思2023-01-30  22

庸俗经济学释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简称。见“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统称。它分离古典学派的庸俗成分,只研究经济现象的外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它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产生阶段 (18世纪末至1830年)。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以及后来的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他们以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的信徒自居,以“注释”或“通俗化”的形式,把斯密著作中的庸俗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套庸俗理论。初步发展阶段 (1830年至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西尼耳、巴师夏、凯里、约翰·穆勒等人,德国的历史学派也属于此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们抛弃对古典学派所作的“注释”或“通俗化”,竭力寻找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新方法。在这一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发展阶段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垄断竞争阶段,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辩护理论和流派。包括德国新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和英国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将边际效用学说和其他庸俗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完成了庸俗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从而成为这一时期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正宗”。

庸俗经济学

实证化,是经济学的一个发展阶段,产生于18世纪末,大致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大卫·李嘉图把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后,随着政治的日趋进步,经济学进入了以维护自由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经济学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尼尔、穆勒、萨伊、马尔萨斯等。[1]

将经济学冠以庸俗一词,始于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所说"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敲响了"。这里,马氏所指的是当时出现的一些为资本家的利益辩护的经济学说。如英国学者西尼尔提出的所谓最后一小时论[2]  。庸俗经济学现今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一些人引用这一名词指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属于谬误。

19世纪30年代以后,实证主义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客观联系,摒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主观价值论,提出了客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科学地分析从经济现象所见到的经验事实的实际联系,具有科学性,把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看作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产方式,从而把它宣布为永恒的真理。

从一方面来说,实证经济学的产生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反叛和批判。古典经济学是市场经济上升时期代表社会进步的,实证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的科学研究;前者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后者以现象揭示规律,注重科学性。

西尼尔的“节欲论”(效用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或避免痛苦的能力,价格由三因素构成,供给受三种手段制约,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资本是企业家的牺牲。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制的报酬。最后一小时论。是科学的经济理论)。约翰·穆勒的经济学研究(辩证综合,反对经济规律永恒不变的观点,财富的分配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把分配规律与生产规律分开进行研究,把商品分为三类),巴师夏的经济学说主要是经济和谐论(社会就是交换,价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价格即服务的尺度就是服务提供者所作的努力和服务接受者所节省的努力,劳动就是努力紧张,社会上的一切收入都只是历史的别名。工资和利润不存在对立,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相互交换的两种服务的关系,是和谐的。)

历史学派是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但同英法经济学比较起来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英法经济学对于国家的态度基本上是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场上,德国经济学则极力宣扬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德国经济学家除了为经济发展辩护外,还力图把旧制度及其残余理想化。第三,德国经济学带有极为明显的沙文主义色彩。德国历史学派指出各个民族经济都有自己的特点,否认科学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

历史学派的内容包括先驱者李斯特及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李斯特认为不存在理论经济学,而只存在国民经济学,证明经济学应当探讨的是本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普遍的理论概括。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理论,为了培育德国的生产力,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提出了生产发展阶段学说(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应保护关税,过度到第五阶段,同英国争霸,向世界扩张。后来历史学派采纳了李斯特的一系列理论,第一,关于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的科学;第二,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缺点是世界主义;第三,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公式。方法论,主张摒弃抽象演绎法,提出历史研究。罗雪尔:“我们的课题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评价(经济学家:学院式的辩证理论)。希尔德布兰德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阶段(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评价(不是根据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是根据交换形式来划分社会经济形态)。

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德国的经济学家一样,在整个十九世纪时期不断进行发展,来反对英国所奉行的和来自英国经济学家所宣扬的自由贸易原则。凯里是美国经济学中的阶层利益调和论的创始人,代表作《社会科学原理》,指出商品的价格不是由生产费用,而是由再生产费用决定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的工资不仅绝对的而且相对的增加了。

参考书目

①马克·布劳格:《李嘉图的经济学》,1958年英文版。

②I.I.鲁宾:《经济思想史》,1979年英文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25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