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最后是怎么死的?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在我国大街小巷之间流传许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这个故事也将一个敢于吃苦,不畏艰难,忠孝双全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最难的是,在十数年的征战生涯中,花木兰一边隐藏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战友们同吃同住,一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可如此艰苦的环境花木兰却丝毫没有抱怨过。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史书并无记载。花木兰的故事在文艺作品中经久不衰。她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历朝历代的官方都把她当成真实人物,建碑坊,庙祠敬供,花木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时至今日,花木兰的形象早已经不局限在课本上,从影视到小说、动漫、电视剧都不乏花木兰题材的作品,可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作品全部都是演绎花木兰替父从军之事,对于花木兰的结局却是基本上只字未提,二蛋经过一番搜索之后,找到了几个关于花木兰的答案,但到底哪个是正确的,不好说。

第一个结局:自尽而亡——明代朱国祯所作《木兰将军》中记载,木兰得胜归来被皇帝知道了是女儿身之事,皇帝色心大动想纳其为妃,花木兰誓死不从,最后自尽而亡,皇帝后悔加愧疚之下封其为“孝烈将军”,但各位放心,这个结局肯定是假的,一点不靠谱。

第二个结局:一女侍二夫——清代《闺孝烈传》中,说木兰打仗被俘,敌人中有女子叫卢玩花爱慕木兰,就强行和木兰成亲,木兰告诉了她真相,卢玩花非常佩服,就和木兰结拜了姐妹。后来木兰的未婚夫王青云率大军进攻,取得胜利,救出木兰和卢玩花,后来两人都嫁给了王青云。

还有一个结局是嫁给了自己的战友,同时也是自己的老乡,当初一起去参军的,名叫王朗。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生卒年等,史书并无确载。然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有以下文献可以考证:

1、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2、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花木兰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

3、现河南虞城仍建有木兰祠,祠中设木兰像,并幸存两块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二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当地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歌谣中也留有木兰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并不存在于历史书

但是确有原型,很可能自尽而亡

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商丘县志》

考虑到北魏前期的“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但实则截止柔然战争期间,依旧以血统论为主。木兰虽因战功可使得全家获自由民身份,然则拓跋焘干出出格之事,为尊者讳,所以史书删去,也不无可能。

当然,商丘县志的来源依旧是当地口耳传说,成书时间也离南北太远。但传言内容就情节来讲还尚合理,这部分仍然具有一定可信度。

但不管真相如何,花木兰的传奇并不在于其最后结果,而是在于其过程中,不输给男子的忠孝勇的品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0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