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夜帖》中“季常”是什么意思?

轻如鸿毛2023-01-30  42

季常是名字来的,全名陈季常。

《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是苏轼谪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信札。陈季常是苏轼老长官陈希亮的儿子,喜谈佛法,晚年隐居在黄州、光州之间,因为与当时谪居在黄州的苏轼时有往来,便成了好友。在这封信札中,苏轼托陈季常向王君转达:王君所索取的黄居寀画龙已暂借给曹光州,一旦曹光州还画以后,他便马上还给王君。

马良(187—222) 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蜀汉名臣,蜀将马谡之兄。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 诸葛亮随刘备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信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据此,人们推测,他与诸葛亮或结为兄弟,或者有亲戚关系。诸葛亮年长,故他称亮为兄,(马良于诸葛亮的关系说引于《三国志——裴松之注》)。 马良奉命出使东吴,他请诸葛亮给孙权写引荐信,诸葛亮要他自己起草,亮签名。最后两句是希望孙权“降心存纳,以慰将命”。孙权见信后,敬待了他。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带)联结“蛮夷”助蜀伐吴,功成,深受刘备器重。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兵败,马良亦遇害。 马良兄弟五人少时并有才名,乡里有谚语道:“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陈季常 :黄州新洲三店街,宋朝时叫龙丘,龙丘有个陈季常,其父在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黄冈县志�6�1古迹》载),就“遁”在今三店街,即龙丘。那时像这种人即使隐居也有钱,他喜欢歌妓(“妓”很难听,但歌妓绝非今天的妓女),家里养了一大群,“每逢客至,必以歌妓宴客”(即为客人演出)。他老婆叫柳月娥,是个大“醋坛子”,平时她左右不离老公,严防出“事”;但那时女人地位低,有客来她就得回避,但她有她的办法,每当陈季常陪客至酒酣耳热时,她就在邻房用木杖猛敲墙壁,大呼小叫,陈季常很丢面子。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慕名造访陈季常,见陈妻如此厉害,就作诗戏他:龙丘居士也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古郡名,柳姓是河东望族,狮吼在佛家比喻威严,陈季常好谈佛,所以苏轼这么写。从此“河东狮吼”就比喻凶悍的妇人。后广为传播,成了成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05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