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和<旧约>的来历及内容简介

河北省省委书记2023-01-30  25

《圣经》亦叫《新旧约全书》。“约”(Covenant)是指上帝与人之间立的“盟约”。按《出埃及记》第19一23章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走到西乃半岛中南部的西乃山。耶和华上帝在西乃山上召见了摩西,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了一个盟约。订约的一方以色列人要遵守“十诫”。据说,这“十诫”是上帝亲手写在两块石版上的,这两块石板被称为“法版”,内容是:一、除上帝外不可敬拜别的神;二、不可敬拜偶像;三、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四、当守安息圣日;五、当孝敬父母;六、不可杀人;七、不可奸淫;八、不可偷盗;九、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十、不可贪婪人的财物。以色列人有义务恪守“十诫”,否则上帝就降罚给他们。立约的另一方上帝则答应把以色列人作为自己的选民,并把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永为基业。这个盟约订立以后过了1000多年,由于以色列人屡次背约,不断犯罪,上帝严厉地惩罚了他们,甚至使他们饱尝了亡国之痛。但上帝又是仁慈的,为了救赎世人,就派遣他的独生子耶稣降世,作为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中保”。耶稣用自己的宝血作赎价,使上帝与全人类重新和好,又订立了一个新盟约。订约的一方不再局限于一个犹太民族,而是全人类,任何人都可以因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为救赎人类而舍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后复活、升天等等,就可以得到赦免,进天国,享永生云云,这就是“因信称义”;订约的另一方上帝则因耶稣的救赎而赦免了人的罪。基督教把这个盟约称为“新约”,而称原来的“西乃盟约”为“旧约”,把“旧约标准书”称为《旧约全书》(Old Testament),把“新约标准书”称为《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所以《圣经》又称为《新旧约全书》。中国天主教称犹太教为“古教”,故称《旧约圣经》为《古经》,称《新约圣经》为《新经》。 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其中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等,并把它称作《旧约圣经》。所不同的是,犹太教还有圣法经传《塔木德》,而基督教则适应时代的发展,编纂了《新约圣经》,以满足传教的需要。

《圣经》:“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提到《圣经》,许多人毫不思索地认为它是西方的神话著作,这点实际是可笑的.

《圣经》的记写由来来自东方,虽然不敢说就是中华神州,但与华夏地理和最早的文明大大有关.

《圣经》里明确的说了“伊甸园”地理对得上号的是中国四川.

想想看,上帝难道会放弃气候宜人的亚洲地区,将亚当、夏娃安置在高温酷热的非洲去?

请注意,神造人原来是用红土的:“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2:7)亚当Adam是“人”的意思,而Adamah是“红土”的意思,dam是“血”的意思,adom是“红色”的意思.红土是含铁极高的土,而人的血液内有亚铁离子Fe2+.总的来说,神造人是用红土造的.

四川盆地是红色盆地,到处都有红土,奇妙至极!

2

女娲的原名,可能只有一个字,就是“娲”.因为她是女的,所以叫做女娲.

“娲”的发音很像“娃”.原来印度人传说,在史前女人叫做“娃”.中东人也传说,在史前女人叫做“娃”.人类文化发源地有四个,除了埃及以外,其馀三个都传说史前女人叫做“娃”.

“娃”又与赞叹语“哇”同音.当男人看见一个美丽的女人,因惊叹而张口说话的时候,就很自然的会说出一个“哇”字来.当神造了夏娃,将她带到亚当面前的时候,虽然《圣经》没有记载亚当因惊叹而说出一个“哇”字来,却记载了亚当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赞美他妻子的话:“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这句话,也代表了他内心要说的“哇”字.

所以亚当后来为妻子取名叫夏娃.”

3

中国字的复杂性是世界上其它文字无法比拟的,有音似、意似、形似等许多的奥妙.

拿“娲”“娃”“哇”来说,如果只凭口头的传承,很快就会混淆.

而我国现采用的对外文人名的翻译,绝大部分都是音译,这样在翻译《圣经》、《古兰经》时“夏娃”“好娃”和“夏娲”“好娲”并没有区别.

如上面的观点所讲因为女娲是女性,所以有个女字,如果把女字去掉,只剩“娲”一个字,那“娃”和“娲”就可以等同了.

“夏娃”就是来自“华夏”的“娲”!

4

《圣经》很有可能是犹太人对来自东方“伊甸园”的流传整编而来,也就是说《圣经》的故事最初是东方的故事.

这样如果“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很早以前就在中华大地出现,那它如果伴随着人类的迁移流传到其它的地方,产生另外的版本就不足为奇.

尤其值得重视的:我国远古的神话极度缺失,但并不代表它曾经就是零,而是因为某种情况使它没有流传下来,至于流失的这部分内容是什么没人知道,或许就和《圣经》有关.

《圣经》最早的来源,应该是远古人口头相传的,因为是口头相传,人物的名字、发生的事件就都会出现偏差,有一定的偏差存在谁又能保证最早的时候“夏娃”,不是“夏娲”?或者说“娲”不是“娃”?

5

相传“女娲”和“伏羲”是兄妹关系,而《圣经》也记载“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而成,这都说明着,人类最早的祖先存在这血缘的关系.

“女娲”是神秘的.“夏娃”也是神秘的;

“女娲”在东方.“夏娃”也是在东方;

“女娲”的身分是华夏民族的母亲.“夏娃”的身份人类之母……这两位女性之间实在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很难不被人拿出来作比较,可这一比较就又发现了更多的相似性.

但如果说“女娲”就是“夏娃”,没有更确切的论据.

就算它们最初其实是同源而来,可经过无数的岁月,也早已分成了两个人物、两个故事;

然而又是两个极相似的神秘事物.

有一种声音说:“春秋之前中国的先人和古代以色列人一样敬拜上帝,许多古代神话典故和《圣经》同出一源,比如《尚书》、《诗经》等典籍中记载的先人敬拜上帝的方式,和《旧约》很相似.

确实,简约地说,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从崇拜神、到崇拜人的过程,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本土神话人物,大多都是秦、汉后虚构的文人小说.

圣经分为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两卷就是俗称的旧约和新约,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期里,被40位作者写成,圣经写成的历史奠定了基督教。

希伯来语圣经最早由摩西于公元前1513年(相当于中国的商朝)用古希伯来语写的,最初的俗称摩西五经,涉及到身体和道德方面的规条及对上帝的崇拜,这些律法成为一套宗教宪法,犹太民族成为一个侍奉上帝耶和华的国家,犹太教也就逐渐开始有了明确的形式。可以说旧约就是这个国家与上帝交往的历史,而其中上帝预言的会出生在大卫王族家系中的一位受到上帝膏里的君王弥赛亚将会在出现,更有众多预言直接指向他。所有犹太人都在等待这个弥赛亚。

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征服中东,犹太与希腊文化开始有交流,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逻辑开始影响犹太教。灵魂不死的教义进入犹太教。

公元1世纪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耶稣出生,他应验了希伯来文圣经里的关于弥赛亚的许多预言,由此表明他就是犹太人等待的弥赛亚,在他30岁时,他开始以上帝儿子基督的身份开始在犹太人中宣扬上帝的王国。而他的门徒记录了他的事际这就是希腊语的圣经(新约)中的4福音书。期间很多犹太人成为了他的门徒,成为基督徒,跟随基督,宣扬上帝的王国。

公元33年耶稣以自称上帝儿子而控以亵渎的罪名被当时的犹太宗教当局拘捕审讯,最后被送上罗马政府被诬告成自称为王的罪名,最后罗马当局在犹太教领袖的怂恿下处死耶稣,之后他的门徒见证他的死后复活开始热心传道,而耶稣的死亡细节也完成了所有希伯来语圣经中的与弥赛亚有关的预言。而随后的圣经就记录了他门徒的传道经历。圣经于公元98年全部写成。

在罗马的迫害下,更多的犹太人和外邦人成为基督徒,甚至成为殉道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4世纪。

随着最后一个使徒的死去,2世纪,圣经里预言的叛道开始了。

为了赢得跟多的信徒,教会引入希腊哲学里的三位一体,灵魂不死,地狱永火主张。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士阶级的兴起,教会不再遵循耶稣和使徒们的吩咐让所有的基督徒均参与传道服务,而是把这件是交给基督教国内形成的教士和教廷去专责办理。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堡大帝归信“基督教”,基督教成为罗马钦定的国教,这就是天主教的政教合一。

上帝即耶稣的三位一体教义被正式确立了,对玛利亚的崇拜也应运而生。此后一系列的分裂直接导致了1054年各东正教会相继成立。12世纪更为了打击所谓反对这些教义的“异端者”阿尔比教派发动了十字军,异端裁判所开始了整个中世纪的宗教迫害期。

15世纪末页宗教改革终于狂扫一度几乎完全受罗马天主教会所控制的基督教国。南欧仍然以天主教为主,其余部分则落入路德宗(信义宗),安立甘宗(圣公会),加尔文宗(归正宗),以及其他规模较小的宗派。而在今天这些教派更进一步分裂成为数以百计的教派。

宗教改革的最大成就毫无疑问就是是一般人能够读到用自己语言翻译的圣经。

现在的基督教大家不是在寻求发展,而是最根溯源要回到1世纪基督教信仰,而依据很简单就是圣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8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