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

trendiano2023-01-30  26

第一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水光解成为还原氢和氧气,ADP与Pi吸收能量结合生成ATP。

第二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C₅结合CO₂生成两分子C₃。

第三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ATP水解为ADP与Pi释放能量,C₃吸收能量并结合第一阶段中水生成的还原氢,生成糖类和C₅。

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NADP+,使它还原为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

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NADPH的提供。

扩展资料: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特殊叶绿素a对(P)被光激发后成为激发态P*,放出电子给原初电子受体(A)。叶绿素a被氧化成带正电荷(P+)的氧化态,而受体被还原成带负电荷的还原态(A-)。氧化态的叶绿素(P+)在失去电子后又可从次级电子供体(D)得到电子而恢复电子的还原态。

这样不断地氧化还原,原初电子受体将高能电子释放进入电子传递链,直至最终电子受体NADP+。同样,氧化态的电子供体(D+)也要想前面的供体夺取电子,一次直到最终的电子供体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合作用

(1)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

2H₂O—光→4+O₂

ADP+Pi(光能,酶)→ATP

(2)暗反应(新称碳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

CO₂+C₅→(酶)C₃

2C₃+()→(baiCH₂O)+C₅+H2O

(3)总方程

6CO₂+6H₂O(光照、酶、叶绿体)→C₆H₁₂O₆(CH₂O)+6O₂

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问题。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

1、光照强度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的增加、光合作用随之增加,但光增强到一定限度,光合作用就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因为这时候气孔关闭。

2、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植物的产量爷随之增加。如果浓度过高的话会造成叶片中淀粉的积累(一般在棚室发生),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85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