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里的四季‘八节’是那八节.

鸟鸣涧古诗2023-01-30  50

八节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以指导中国民间耕作。

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的八节按时间依次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相关介绍:

1.立春:

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所对应的地域只是我国华南地区,分界线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立春时,那一线以南地区,已有春的气息了。

2.春分: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1日左右,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3.立夏: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4.夏至:

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5.立秋:

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6.秋分: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7.立冬: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8.冬至:

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节

八节指的是什么

八节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用以指导中国民间耕作。这里需要另外提下另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八节,它们分别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可不要弄混了。

节气涵义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一年分为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共计二十四个节气。其中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一过,将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节气风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66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