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边或是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底边指的是平面几何图形的一边与图纸下面的一边平行的边。在某些图形中底边是固定的,如梯形的底边是它的相平行的两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它的不等的一边。过一个点向底边作垂线,该点到底边(面)的垂线段的长就是高。
几何图形中底和高
生活中,我们总是把位于最下面的那部分称为底部。比如,过去农村的麦垛,其最下面部分称为垛底儿;箱子的最下面,称为箱子底儿;河流的最下面,称为河底儿;鞋子的最下面,称为鞋底儿;人的双脚的最下面,称为脚底板儿;井的最下面,称为井底儿,有“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无际的天空,其最下面的部分,称为天底下;就连从某个方面对单位或个人的排名,其最后的,叫做“垫底儿”。
因此,在几何图形中,把最下面的那条线,叫做“底”,显然是从生活中来的。至于后来,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了数学这一学科,在有些几何图形中,某条边即使不在最下面,或者它也不和地面(水平面)平行,仍然叫做“底”。这是因为有“高”在它上面。如果没有“高”,我们往往说某条边了。
生活中,我们说某某人个儿头儿高,是他直立在那儿,超出了别人。人,直立在地上,应该垂直于地面的。不光是人,说其他的事物的高时,我们的意识中,也往往是认它于地面垂直的。比如,说某棵树有多高时,是指它的树梢起,垂直于地面的高度,如果一棵高树躺在地上,或者是斜躺着身子,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说这棵树有多么多么高;说某座塔的高度,也是就其垂直于地面而言的;说某座楼高,也是说那座楼垂直于地面的。至于略微的倾斜,可以忽略不计。
底和高的长度相同等底等高是指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底的长度和高的长度相同。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
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