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
地道北京方言,表示同意、应允
意思:可以;好吧;就这么着。
1、北京话,属于汉语官话北京官话的京师片(亦称幽燕片京承小片),流传于北京市区。通常指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县的方言。说话人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北京话”需要与“北京官话”区分开来,后者是官话方言的一个分区,其中包含北京话。今北京辖境内绝大多数方言都属于北京官话,仅有部份郊区县(平谷的平谷话、延庆属北京官话与晋语过渡的延庆话)以及一些乡镇有特殊的方言。
2、狭义的北京话是指北京市区地口音,不包括北京郊区县的方言。广义的北京话,即北京官话所属的华北官话覆盖面包括了整个北京市,河北北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广义的华北官话还覆盖东北三省,也有人称其被北京官话,但这容易引起歧义,实际上北京官话又称北方官话,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仍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直至清朝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迅速抬升,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主流语言。
3、下列为北京话较常用的语词:
倍儿—特别的意思,形容词。别介—就是别了,别这样那样的意思,也可以叫“甭(bíng)介”。搓火儿—生气,憋气。颠儿了—撒腿跑了,撤了,走了的意思。甭—不用二把刀—技术不过关,不熟练,北京话与之相对的是两把刷子。抠门儿—小气,吝啬。劳驾—烦劳、劳动、劳人。溜达—散步。撒丫子—抬腿走开或奔跑,有时亦有“开溜”之意。怂(sóng)—形容人怯懦不能干消停—踏实、安静。三蹦子—三轮车藏猫猫—捉迷藏。
北京是千年古都,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极富有本地特色的京腔京韵北京话。北京人说话爱加儿化音;闲谈中总会蹦出几句密码一样的北京土语。
得嘞:地道北京方言,表示同意、应允的意思。可以;好吧;就是这样;好了;可以了;没问题。
例1:得嘞您呐!慢慢写吧。表示就这样吧,慢慢写吧。
例2:去饭店点餐,点好之后,服务员说“得嘞”。表示没问题。
例3:得嘞,谢谢您!表示应允。
扩展资料
北京话较常用的语词
“倍儿”:形容词,特别的意思。
“别介”:就是别了,别这样那样的意思,也可以叫“甭(bíng)介”。
“搓火儿”:生气,憋气。
“颠儿了”:撒腿跑了,撤了,走了的意思。
“甭”:不用二把刀—技术不过关,不熟练,北京话与之相对的是两把刷子。
“抠门儿”:小气,吝啬。
“劳驾”烦劳、劳动、劳人。
“撒丫子”:抬腿走开或奔跑,有时亦有“开溜”之意。
“怂”:—形容人怯懦不能干消停—踏实、安静。
得嘞是地道的北京方言,表示同意、应允的意思。
北京话的韵味,是从京味儿文化中产生的,而京味儿文化是由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织而成的。
相声大师侯宝林说过一段相声《普通话与方言》,讲北京话里光“吃”就有多种表达:“一个馒头,可以说把它‘开’了,把它‘餐’了,把它‘捋’了,把它‘啃’了,再添一个字,来,把它‘点补’喽!”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诙谐幽默。侯宝林嘴里的北京话,透着机智幽默,更透着无穷韵味。
有人说,听觉中的北京,似乎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论述《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时曾说:“《红楼梦》里的对话几乎全部是北京话,而且是经作者加工洗练过的北京话,真是生动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