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聘六礼也被称为是三书六礼,其中“三书指的是在结婚的时候使用的文书, 一般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六聘包括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婚俗:
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在夜间。《仪礼·士昏礼》谓:“昏礼下达。”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并且,“主人爵弁、 裳、缁 ,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
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
三聘六礼正确的说法是“三书六礼”,是我国封建社会聘娶婚的主要程序。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即问名、订盟、纳彩(纳聘)、纳币(纳徵)、请期、亲迎。后来并为四体,即:问名、订盟(送定)、定聘(纳彩、纳币)、亲迎(并请期)。纳采,即男方向女方求婚、等同现今的"相亲、说媒";问名,即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凶的则到此为止; 纳吉,男方家问清女方的生辰八字,就问卜算卦,或上宗庙求决于祖先神灵,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求问两姓结合是凶是吉,吉则请媒人通知女方,确定婚约;凶则终止婚姻,另择一家;纳征,由媒人正式代表向女方家送聘礼(也就是现在的彩礼),至此,已算正式订婚了;请期,男方家定下婚期吉日,备好礼物,带上书信,告诉女方家,如果女方家接受礼物,便是答应;否则,还须更改日期。六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