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大民间雕刻工艺并称徽州三雕。徽州山区木材丰富,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尤其是木结构。所以,这里是木雕师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和家用电器的装饰,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城乡皆有。民居的屏风、窗棂、柱子,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文具,都可以看到它的风采。
徽州木雕以砖雕为主,平面、立体生动,主要用于古建筑。
徽州木雕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卉、动物、鱼虫、云头、回文、八珍古书、书信对联、各种吉祥图案。主要人物有名人软文故事、文学故事、戏曲剧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社会生活。以山水为素材,主要是徽州的风景名胜,如黄山、新安江以及徽州各县的代表山水;动物、花卉、树木、图案为内容,一般以连续图案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独立绘画。
徽州木雕以建筑物体构件的需要和可能性为基础,采用圆雕、浮雕、通雕等表现手法。木雕通常用于架设横梁、横梁支撑、飞檐、地板、天花板、窗户、栏杆等。在徽派建筑中,它是富有和繁荣的。一般木雕的边缘都刻有缠绕的图案,流动婉转,充满美感。木雕不仅考虑美观,也重视实用性。一般窗户下方和天井周围的栏杆和飞檐上浮雕较多。圆雕广泛应用于梁支架、斗拱、麻雀甚至月亮梁上。
家具方面,床和衣柜更多的使用木雕。这些家具一般采用高档木材,木雕表面用朱漆和金箔装饰,使其更加生动。
明初,徽州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古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为主。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姚剧的村落意识越来越强,木雕艺术逐渐向精雕转移,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清代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加强烈,金漆、华丽的根源。虽然它很精致,但有时太笨重。
如今,在古徽州所辖各县,依然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歙县宏村的一栋居民楼,雕有横梁、仿制品、拱门和雀类,装饰有动物、鸟类、蝙蝠和回文图案。其布局严谨,造型美观。楼下天井四周后门第24届雕花,上半部为连续花纹漏窗,下半部为浮雕花鸟隔墙板,连接上下半部的中间横板上雕刻有戏曲故事,均出自《三国演义》戏文。
大殿前右侧建筑入口上方,有一幅浮雕与雕版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蜿蜒的山峦和竹林。在这幅画中,一个年轻的女人俯身向外看。有一个人打着伞,背着包,从山路上走来。这是一张反映健健远祖出国经商“商旅回国”的图片。人物只有几寸长,却栩栩如生地刻着眉毛和眼睛。尤其是那个倚着的女人凝视着远方,表情悲伤专注,流露出期盼亲人归来的柔情。旅行的人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其构图精美,造型生动,堪称现存徽州木雕中的帽子。
徽州木雕艺术世代闻名,刘铁壁、王声、王老五、黄义仁、张力夫等都有地方志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现在更是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