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愿,这是年画深入人心、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种民间的拜年方式,年画充满了幸福。因此,民间年画大多采用红大黄等鲜艳炽热的颜色,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达。人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活力。它凝聚了人民的智慧,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
年画包含了世界各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各种武将,如门神、灶神、财神、观音、八仙、寿星、戏曲人物、农耕编织、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草动物、淑女君子、玩偶、山水等等。
年画不仅在腊月末大量出现在农村集市和城镇,在平时喜庆的节日、婚丧嫁娶中也大量出现。不同题材的年画还是能看到的。在嫁女、聚亲、生子、上学、考试、升官、拜师、酬师神、养蚕逐利、钓丰收、猎平安、迁地、谢医生挂匾、祭天祭神等民俗活动中。它的繁荣得益于年画这一艺术形式。因此,年画艺术与民俗息息相关。
民间年画因习俗和节日而层出不穷。它们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等的祝愿。,迎接财富,辟邪辟邪。许多年画在反映社会变迁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时代风尚和社会习俗,为研究者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年画中的服饰是研究服饰变迁的真实可靠的材料;年画中的农事和画中的农具是研究农具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有些画反映了婚礼现场。画中案上摆放着弓箭、粮斗、瓶、炉、花、果等,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社会习俗和器物。
民间年画来源于民间,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老爱幼的主题。他们给底层人民带来美好的同时,也起到了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作用。
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流派,之所以存在并不断发展,是因为它的受众群体之大,社会需求之大,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其他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比拟的。年画的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其艺术特色的形成以社会伦理、文化教育和民间生活为基础,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事件和生活情趣。
文化价值
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里,年画虽然分布在广袤的土地上,却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但作为民间信仰,他们的文化价值体系代代相传,从未中断,呈现出与官方正统文化相和谐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吉祥题材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理念。中国民间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以表达吉祥、祈福、驱邪为最基本的功能,使得年画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最受人们的喜爱,拥有最多的用户和观众。年画的题材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其次,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社会结构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有些年画造型如此相似,让人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源远流长的传统痕迹。
第三,想象力在年画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形象的创造。民间艺人对形式的表达完全是基于记忆和想象,从“意”到形式,形式随心而变,他们强烈的主观想象融入到对形式的塑造中。在年画的想象艺术中,自然界的一切都具有人的精神,现实与理想、客观与主观融为一体。年画的形象直白、天真、富于想象,贴近人的本性,远离物体的表面特征,朴实无华、夸张。
第四,各地年画都有固定的传承传统和工艺流程。各地制作年画的要求和操作手法,反映了不同产地的文化选择和差异,也反映了年画传承方式——家族传、徒弟招、办学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国家标识、社会组织、生活经历和情感。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物化传播是年画传承的主要手段。
中国民间年画几乎是中国民间文化的插图。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