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四大反派各自都是有着极大爱国热情的教官,却在黄埔军校遭到右派的攻击,结果相当悲惨。相对来说,黄埔三杰的结局还是不错的。即使他们英年早逝,也是战死沙场。当然黄埔四大凶犯为国捐躯,和黄埔十大名人一样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悼念。他们的成就不会被遗忘。
黄埔四大反派:邓、惠、高、张治中。
黄埔四凶手是黄埔军校四个被右派攻击的著名左翼教官。当时,他们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但邓和惠都在1931年被杀害,高后来被开除党籍。只有排名中著名的国民党将领张治中成为了著名的爱国将领。黄埔四凶手的命运可谓可悲可叹。
1。邓焰炟(1895 mdash1931)
黄埔四大反派之一的邓,广东惠阳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国民党著名的左派。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主任。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 第二 中央执行党组成员后。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事,参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
然而,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黄埔四大反派之一的邓流亡欧洲。1927年11月1日,他和宋庆龄在莫斯科发表了《向中国和世界革命人民宣言》,表示要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邓于1930年春回国,将1927年成立的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上海临时行动委员会,并任中央委员会总干事,企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1930年,主张在中国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文官政权,宣传反帝反封建、反蒋。
他邀请黄埔军校进步学生组织 黄埔革命同学会 ,成为蒋介石的小集团 黄埔同学会 竞争团体在军事上对南京政府构成巨大威胁。1931年积极策划反蒋军事行动,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当局逮捕。第二天,我将前往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蒋介石命令把邓从上海押送到南京。在此期间,蒋介石派人劝说邓放弃他的政治主张,立即遭到的拒绝,说 为中华民族维护正义 1931年11月29日,在南京麒麟门外的沙子岗阵亡。
2。惠戴颖(1895 mdash1931)
云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毕业于中国大学。学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店,后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他成为上海大学的教授。同年8月,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回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加领导 5月30日 锻炼身体。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指导员,共产党员。1927年1月赴武汉,主持中央军政学堂,任总政治教官。坚决反对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7月,回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发动南昌起义,参与领导12月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兼组织部秘书长。他是中央机关报《红旗》的主编。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
惠戴颖是一个被敌人憎恨的共产党员,蒋介石把他作为追捕的重点对象。1930年5月6日,回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惠毫不屈服。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牺牲,时年36岁。
3。黄埔四杀人犯的高语(1888 mdash1948)
高(1888-1948)原名。安徽省寿县。我早年去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结识陈独秀。他于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随张伯驹等人赴德国留学,赴哥廷根大学深造。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德国的支部组织的爱国反帝活动。1925年春,他回到上海会见陈独秀。12月,被派往广州,任黄埔军校总政治教官。
1924年4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不久,任国民党中央驻四川特派记者,杨森部国民革命军第20军党代表。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秘书长。7月下旬,参与发动南昌起义的联络准备工作。他与叶剑英、廖乾武等进行了秘密会晤。,并在庐山会议上了解到汪精卫、张发奎的反共阴谋。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书记。
起义军南下广东受挫后,被前者委派到香港从事联络工作。他以书面形式向中共中央报告了南昌起义,并很快移居澳门。1928年移居上海,参加中共书店支部的活动,并参与指导孙社的文艺工作。他与陈独秀走得很近,对陈独秀表现出极大的同情,思想也逐渐靠拢。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1932年冬陈独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他逃到香港,以教书和卖散文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作为陈独秀的发言人四处活动。1939年5月随陈定居四川江津,与陈赫一起翻译《大英百科全书》。陈独秀于1942年5月去世,他参与了葬礼。1945年,他写了《九死一生》的回忆录。1948年春,他在南京逝世。
4。张治中(1890 mdash1969年)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参加了扬州反清起义。1912年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24年初,他支持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6月任黄埔军校学生长、兵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他曾与中国共产党的、回密切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副主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之后,他曾经去过欧洲和美国。
1928年7月后,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主任、教育主任。同时,他还担任过二师师长,参加过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1932 一个?八 淞沪抗战期间,任第五军军长。他不顾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阻挠,毅然奔赴前线,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并留下遗书,决心自杀。1988年抗战期间,他坚持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
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信给蒋介石,主张国共继续合作,共同抗日。1945年5月,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西北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他主张和平建国,积极推动国共重庆谈判。一批被盛囚禁在新疆的共产党员被解救回延安。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到延安与共产党谈判。
1946年1月,他代表国民党参加军事调停三人团,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赴北平与中共代表谈判。双方同意《国内和平协定》第8条第24款。协议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他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接受了周恩来留在北平的谆谆劝告,宣布与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并就时局发表声明,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他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于1969年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