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经常说一句话,送去宁古塔做披甲奴。很多人不太懂。好像人都是给奴隶的。宁古塔是一座塔。装甲兵是一类特殊的人,但他们不是。其实宁古塔的铁甲人在清朝是很有名的。宁古塔的名声和盛京一样好,连外国人都要知道。
宁古塔不是塔,铁甲人是人。清代,黑龙江省宁安县被称为宁安塔所在地。当时的宁安塔是吉林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可以和盛京(沈阳)相提并论。铁甲人是帮助清朝守卫边疆的人。铁甲人世代生活在边疆。虽然他们的地位不高,但朝廷还是很重视他们。一些犯人或其家属经常被分配给这些人,以稳定他们的士气。
我们都知道清朝实行八旗制度,披甲人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他们的地位,钟鼎分为 哈 、 穿衣服的人 、 丁 三种。阿其实是奴才,一般是汉族和朝鲜族;大部分披甲人都是健康人,民族也很多,但是能力比较强,地位也比阿哈高。而丁琪全是女真人。装甲兵也分为马甲(骑兵)和步兵(步兵)。后来健康人减少了,装甲兵的含义也就扩展到了士兵身上。
把人送到宁古塔做铠甲的奴隶,其实就是做他们的奴隶。要知道,宁古塔环境恶劣,铁甲人地位本来就低,比奴隶还高一点。所以被送到宁古塔做铁甲人的罪犯,大多都是精疲力尽,折磨致死。最后分配期结束回来的人很少,能回到朝廷的也很少。朝廷不关心铁甲人的一般行为,大部分原本是宁古塔流放铁甲人的士兵。自然,他们都知道怎么做。
流放原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将犯人发配到偏远地区进行苦役。这些偏远地区要么是南方不发达的地方,要么是北方寒冷的地方。清代流放地主要是东北三省和西北新疆。清朝以前,大多被流放到蛮荒之地,也就是南方未开发的地方。分配到宁古塔的罪人在宁古塔做奴隶,做劳役,开荒,种地,修桥修路,等等。
但是不要小看宁古塔。作为清代的国防重镇,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向戍边部队运送物资的重要基地。也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缴纳礼物的转运点。它和盛京一样有名。
所以在清朝,被送到宁古塔被奴役,其实是一种非常严酷的刑法。虽然惩罚不直接,但类似于杀人。而且如果把女人送过去就更惨了,变成妓女也很正常。受辱被杀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流亡的人基本告别了这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