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而且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曹操其实更喜欢曹植,因为曹植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诗词很多,很多方面的想法都和曹操非常一致。那么曹操最后为什么要让曹丕做太子呢?这就要从曹丕性格和志向的差异说起了。
曹操共有25个儿子,先后出现在曹操视野中的候选人有四个: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有着绝对的优势,却在年仅20岁的时候为救曹操被乱箭射死。之后曹操最喜欢的就是他从小就在曹冲身边英明神武,可惜曹冲也英年早逝。所以太子之争只剩下曹丕和曹植,两人最有优势。
在曹丕和曹植的两个儿子中,曹操更爱曹植。他对曹植寄予厚望,认为他是最能成大事的人。但从古至今,曹操一直是盟主,所以曹丕和曹植之间决定曹操把太子之位传给谁的斗争由来已久。而且曹操有几次差点让曹植做太子,最后曹植自己都没抓住机会。
虽然曹丕在人才上不如曹植,但最终曹丕赢得了曹植太子之战。很大原因是他没有把握好和曹植本人的机会。因为曹文志的人缘和机智太强,经常行事任性,不注重涵养,饮酒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失望的事情。
尤其是建安二十二年,在曹操不在的时候,利用免职之机坐上皇室的车马,打开司马门,宫门,沉迷于只有皇帝才能举行仪式的禁道,一路享乐到金门,也让曹植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于是曹丕运用各种策略,在司马懿、武陟等大臣的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击败曹植,被立为王维太子。当时曹操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才放弃重用曹植。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征虏将军,领兵去救曹仁。命令下达后,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没有被下令,曹操后悔没有再用他。
所以曹丕和曹植的争斗,以曹植的失败告终,毁在自己手里。从此,曹植告别了他意气风发的人生舞台,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和悲哀。曹丕继位称帝后,更加惧怕曹植,处处打压。曹植的才华无处施展,后来一生都生活在抑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