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阵阵,万物生长。3月5日迎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蛰虫醒来,迎来“九月九日”晴天。蛰节气有什么特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蒋小东表示,所谓的蛰,字面意思是春雷开始响起,唤醒蛰伏在地下过冬的昆虫。这里涉及到两个元素:雷和虫。
从气象特征来看,蛰伏前后气温上升较快,雨水增多,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除了东北和西北,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气温都上升到了0摄氏度以上。此时土壤温度上升,随着暖湿空空气力的增加,空空气中的水汽逐渐丰富。这一时期,高耸的雷云系统发展起来,云中正负电荷激烈碰撞,使得春雷响彻云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雷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纬度越高,大气越干燥寒冷,春雷出现的时间越晚。住在江淮、江汉、重庆的人能听到第一声雷。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新表示,自古以来,上丁节气就被视为春耕的开始。这期间,江淮一带小麦拔节,田间蔬菜长苗,果树发芽开花,种花育秧。农业上有句话叫“春雷一响,农人转闲”,这个时候各种农活蜂拥而至,人、畜、机都停不下来。
“在蛰伏季节,各种昆虫都在蠢蠢欲动,人们会打扫院子,撒草木灰或石灰等。防止病虫害。从这个角度看,古人对节气的科学总结和实用总结是相辅相成的,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陈新说。
蛰人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吃梨。
有被蛰吃梨的习俗。受节气冲击,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人很容易感到口渴难受。所以民间就有了休克吃梨的习俗。
*皮肤覆盖
打雷是节气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人把雷神想象成一个鸟嘴人,一个长着翅膀的大神,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若干绕在身上的铃鼓,发出隆隆的雷声。刺之日,天庭有雷神击鼓,世人也借此机会盖鼓皮。“一周的仪式”,第40卷,“摇摆一个人”,说:“每个鼓手必须开始它的刺。”注:“当你被蛰时,你在孟春中部,蛰虫听到雷声开始移动;鼓,像也拍;冒这个险,被人倒腾。”可见,不仅百虫生态符合四季运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不得不顺应天气,让一切事半功倍。
*击败恶棍
震撼“打小人”的民俗
港澳历来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国的白虎是是非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出来觅食。当其犯罪时,年内因恶小人兴风作浪,阻碍未来发展,造成种种烦恼。所以大家要买一只纸股票,包括纸老虎、吉祥纸、小人纸,来“打小人”。
*牺牲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民间流传着“牺牲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说白虎是气息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出来觅食伤人。所谓“白虎祭祀”,就是祭拜绘有黄黑条纹的纸老虎。
有哪些惊现节气的俗语?
1.“南风一吹,秧就栽晚了”
意思是如果节气当天有偏南风,虽然当天天气比较暖和,但以后很可能会变冷。因此,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最好的办法是晚一点播种。
2.“到了觉醒节,锄头不会停。”
意味着觉醒节过后,春耕生产已经开始,田野里将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3.“蛰了不下雨,暑了剥树皮”
意思是如果蛰的那天不下雨,说明庄稼产量不太高。清了就没饭吃了,只能靠剥树皮过活。
4.“打雷之前,山里适合耕种。”
意思是节气前有雷雨,山区比较容易耕种,因为山区的农田排水方便,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整体来看,“蛰”节气来临,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在春耕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谚语。同时天气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大,要注意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