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隶属于今天扬州的什么地方(王安石的这首诗,为什么能成为“炼字”的代表之作?)

聚客2022-06-04  39

瓜州隶属于今天扬州的什么地方(王安石的这首诗,为什么能成为“炼字”的代表之作?)

我的一生喜欢努力寻找一首好诗,诗的语言并不令人惊讶,我不会停止。

古人写诗,常说“唱一首词,扭断几茎须”。更有甚者,如贾岛的“两句三年,一吟两泪。”以中国诗词为蓝本,讲究用词精炼,往往一个字写出来,境界饱满。这方面的典型有红杏学者宋祁的“闹”字,王安石的“闹”字,“明月几时照我?”

今天,我们来看看王安石用的“绿”字。王粲安石的诗为什么会成为“炼字”的代表作?

登上瓜州

王松安石

京口和瓜州只是一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几重青山。在江南岸,春风是绿色的。明月几时照我?

王安石,名字叫符节,是半山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称“临川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封“齐景公”,称为“齐景王”。谥号“文”,通称“王文公”。

同时,王安石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因为与王安石一起被提及的往往不是诗歌或文学,而是变法。“王安石变法”是这个人物独特而挥之不去的标签。恰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与此有关。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第二次参拜,继续主持变法。这首诗是这次去北京的路上写的。

标题“登瓜州”点出了这首诗创作的地方,瓜州渡头。“瓜州”也是诗中经常出现的地名:“瓜州边水、泗水、古渡头”。“初报边关照石,闻胡玛吉瓜州消息。”瓜州位于今天扬州南部的长江上,京杭运河在这里汇入长江,位于长江北岸。

因此,“京口”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长江南岸。“京口与瓜州一水”是指京口与瓜州之间只有一水,而这水就是长江。诗人站在瓜州的十字路口,沿河向南望去。他的家乡钟山,被无数大山阻隔,他却不以为然,说“钟山只隔几重山”。诗人用了“只”字,意思是船快,离家不远。

“春风绿了,江南岸绿了,明月几时照我?”是永恒的名句,也是精彩的一句。“青”字是古代“精字”的典型代表。

南宋洪迈《容斋序笔》卷八记载王绝句曰:“瓜州与京口之间,只有几座山。江南岸春风绿,明月几时照我?”军士吴藏其草,楚云又“去”了。把“道”字圈起来,注“坏”,改成“国”,再圈起来改成“金”,改成“人”。如果是十个字,就指定为“绿”。

那么“绿色”这个词有什么好处呢?王安石为什么改了十多个版本,最后还是用了“青”字?

在我看来,“绿色”这个词有以下四个优点,是其他词无法替代的。

首先,王安石不是第一个用“绿”字写春风的发明家。春风是看不见的。如何将看不见的春风形象化?历代诗人都曾为此努力过,但用绿字写《春风》却早已在唐代开了先河:李白“东风有绿瀛洲草,紫宫红楼春意好。”东风什么时候到?青湖已经上山了”。

所以,王安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草”和“山”可以是绿色的,所以只是上述诗句中的常用用法。在王安石的诗中,被春风吹绿的是“江南岸”。闭上眼睛想一想:春风温暖如春,万物开始生长,千里河堤,新绿遍地。“绿”字道出了春风的魅力,仿佛真的是一个春姑娘用画笔一点一点地将河堤涂成绿色。一个“绿”字,把静态的春景,一帧一帧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第二,“春风”不仅指实际的春风,也指皇帝的恩宠。特别是“又绿”二字,恰逢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二拜。因此,不仅现实中的春风会带来充沛的活力,政治上强大的春风也会使诗人充满活力,容光焕发。诗人坚信这次北京之行将开创政治改革的新局面。“绿”字代表着活力,代表着无限的希望,代表着政治改革的新征程。

第三,“绿”字揭示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因为诗人第二次崇拜,为什么要第二次崇拜?必须先罢工。而如果政改顺利,他怎么可能停下来?正是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使得他的变法工作举步维艰。那么第二阶段的崇拜会好到什么程度呢?这些王安石都清楚。

诗人要退隐山林,正如诗人在句尾问:明月几时照我?但是,“变法图强”是他的政治理想,他不想做官,他不贪相。他只是想通过变法来打破北宋“积弱积贫”的艰难局面。如果变法成功,他将立即退隐中山。但他的内心也是担忧的:他只是不知道自己退休后政改会成功还是失败。“绿”字隐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变法的忧虑。

在学校里,老师通常会讲这三点,在其他很多文章里,也是如此。

但当笔者反复背诵这首诗,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时,我发现了第四点。笔者写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四,这里的“绿”不是草或树,而是幼苗。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是“青苗法”,意思是农民遇到歉收年,可以自愿向地方政府借现金或粮食,用于耕种。当年贷款用夏秋税还,每期利息2分,远低于民间高利贷。那么,春风吹绿的秧苗,不就是《幼苗法》等改革措施的实际效果吗?

然而王安石不知道的是,人的自愿行为到了地方就变成了强制贷款。同时利率也高得惊人,让人苦不堪言。王安石的治国安民直接堕落为政府强制放高利贷收利息的老虎暴政。

“绿”字的好处已经说完了。回到诗本身,结束语“明月几时照我?”就像石头落地的声音,概括了全诗:“我”必须回到故乡,却不知明月几时照。再次明确表现出对官场的不留恋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南宋许恺(yǐ)在《周岩诗话》中这样评价这首诗:超然于米隆,能追杜丽谢涛。诚然,王安石的这首诗无疑是宋代最好的七言绝句之一。即使投入诗的海洋,它的光芒依然耀眼。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643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