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息,深圳房价又开始炒起来,抢购的新闻数不胜数。这些只是巧合吗?
当然,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介炒作和媒体催化的结果。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深圳?
买房的人不知道深圳已经是mainland China平均房价最高的地方了吗?显然不是。
在深圳,有一群人争着当韭菜,这不正常。
这背后的原因和2020年以来的货币投放有关。这些富人担心自己的财富缩水,房子成了他们的首选。
一个
“排水”只是一个常规操作。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235.5万例,昨天新增病例2.7万例。5月的第二周失业人数高达2490万。
在疫情影响下,专家预测2020年美国GDP将萎缩6.5%。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推出了4万亿美元的振兴计划,一口气印了约28万亿人民币。真的很疯狂。
日本在疫情期间也释放了1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万亿元。
再看看我们国家。疫情期间,我们也放水了。据统计,从年初到5月,中国三次降准,向市场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你觉得1.75万亿很多吗?那是因为你不知道2018年放了多少水。
2018年,资本市场迎来寒冬,多家上市公司面临质押爆仓风险。为应对市场流动性问题,央行4次放水,释放资金3.65万亿;2019年继续放水,向市场投放2.7万亿。
2018年以来,中国已放水约8.1万亿元。资金都是加杠杆的,目前市场杠杆率大概是6.55,也就是说两年半的时间,中国放出的8.1万亿的水撬动了53.1万亿的资金。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社会上撬动了那么多钱,为什么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时候就需要明白钱的流动原理,钱是一个严格遵循吸引力法则的物种。
通俗地说就是:谁有安全高效运作资金的能力,那钱就去哪里。
一般来说,资金的流向可以简化为:央行放水后,商业银行放款,最后企业或个人申请。
说到底,央行放水的结果是流向申请贷款的企业和个人。
如果我们没有申请到相应的贷款,那么这轮放水肯定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没有人或企业可以在央行放水的时候申请这样的贷款,但必须要有一定的“背景”。
作为企业,比如你是央企、上市公司、现金流好的公司等。,这是银行优先贷款的客户;
作为个人,如果你想从银行获得贷款,要么抵押你的房子,要么抵押你的其他有价值的资产。
这些真正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的企业或人群,成为了这一轮放水的最大受益者。
2
借款人或企业把钱放在哪里了?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不是说贷款不要利息,那有钱人怎么会疯狂到一起贷款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从来不怕银行的利息,就怕拿不到银行贷款。他们有能力从贷款中赚取比利息多得多的钱。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申请过贷款,所以我们的财富一直是固定的。但富人申请贷款后,可以借助外力增加财富。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他们投资什么可以实现资产增值,跑赢银行贷款?
(1)投资房地产。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像十年前,闭着眼睛买也能赚钱。但“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一直适用。
虽然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够高了,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想买,那就只能往上走了。这也是为什么深圳成交均价突破7万元大关后还在上涨的原因。
看看一些三线城市或者四线城市。他们的房价大多在2018年前后上涨,之后停止上涨。
(2)投资股市。每次大放水之后,股市都能感觉到。无论是2008年还是2018年,央行放水都促成了股市的整体或局部上涨。
这一轮放水虽然整体没有上涨,但是科技相关的股票已经疯了,有很多翻倍的股票。
(3)新的基础设施。2020年,我们开始专注于向新基础设施方向扩张。5G、北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是国内大型企业的竞争方向。
一旦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兴趣根本不值一提。
(4)主要城市群。“吸引力法则”也适用于首都地区。地区越发达,吸引的资金就越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武汉等。这些都是国内资本聚集效应很强的地方。
(5)企业。企业实现了就业的平台,企业遇到现金流危机,银行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以上因素叠加,最终会传导到下游,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涨价。原来15元/碗的面条变成了18元/碗,20元/盘的红烧肉变成了28元/盘。
当然,实际上可能没有那么夸张的例子,但是普遍微涨的现象是存在的。
总的来说,央行的每一次放水都和我们有关。只是如果不顺势而为,让资产增值,那就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