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将,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新的军衔制度在我国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上将、中将、少将。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一些军衔,这些军衔都是颁给抗战时期为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些将领的。分别授予苏羽、黄克诚、谭政等。因此被尊为天下十大将军。
十将之一的粟裕(1907年8月10日 mdash1984年2月5日),原名苏多珍,原名苏智宇,侗族,湖南会同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排名第一。1927年,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参加南昌起义,然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抗联 会打压 和所有五个反 围剿 在战争和长征期间,他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司令部、苏北司令部副司令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任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主要指挥过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周)海(周)段、苏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杜江战役、淞沪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十大将领之一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家,将军。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谭政[1](1906-1988),原名谭世明,字居安,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湘乡。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之一。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特务营任办事员兼秘书。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31团书记、红四方面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培训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中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南局第一副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常委。
小(1903 . 1 . 4 mdash;1989.3.29),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长沙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革命生涯中,历任该师党代表、军委特委参谋长、军区参谋长、陆军参谋长、中央军政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区司令员、军团政委、军团参谋长、军务部长、总部参谋长、军团司令、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该部参加了南昌、南京、鄂西战役,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监利台战役,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苏战役 围剿 作战,参加长征,指挥南蛮部队沿江四保作战,领兵打沈阳,包围北平,渡华北,渡长江,占领武汉进长沙,参加指挥衡宝战役等战斗。
王树生,原名王红新,汉族,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和领导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建立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加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军长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军长兼第9军军长。他英勇善战,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于1955年被授予将军军衔。他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4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陈赓(1903年2月27日 mdash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平定马帮叛乱,讨伐陈炯明。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2年,哈尔滨军工(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成为中央特科的重要领导之一。
罗瑞卿[1](1906年5月31日 mdash1978年8月3日),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五峰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上将之一。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抗日大学工作,建国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共和国副总理。文革期间被林彪等人批判,1977年平反,次年病逝于德国。
许光达(1908.11.19 ~ 1969.06.03)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2]。湖南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五期。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陆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训练部长、教育局长、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延安交通、国防空和警备司令, 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西北参加过南征,马良坪、绥远、高家堡、榆林、沙家店、延庆、宜川、何澄、贝利、富镇、兰洲。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袁青,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人(原黄陂县五源乡社夏甸滚石山社)。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第四独立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团长,成功保卫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支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张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