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铜仁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入选“非遗”项目了。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中国共有337个“非遗”项目,其中铜仁占了4个。
我们来看看,铜仁入选的四大“非遗”项目有哪些?
松桃巴狄雄萨滚“bad deib xiongb”,在苗文写成Baddeib Xiongb,是苗族东部方言中对祖先崇拜活动的专用名称。这种文化只在保持苗语的苗族地区流传下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苗族的《巴蒂熊》是一部口头经典,是苗族祭司和黎老在祭祖活动中按照仪式规则演唱的苗族经文。不同的仪式,唱出不同的诗句,都是独立的诗句。
“巴迪熊”口授经文涉及苗族的世界起源、人类繁衍、民族关系、生产生活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松桃苗绣松桃苗绣起源于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松桃苗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誉为苗族社会发展的“无字史书”。2015年注册为国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松桃苗绣的表演内容广泛,涉及苗族历史文化、精神信仰、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领域;作品构思新颖,主题鲜明,设计巧妙,技法精湛,风格独特,生动体现了苗族刺绣艺术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由于苗绣松涛作品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多年来一直受到苗族人民和兄弟们的青睐,成为居家、馈赠朋友、收藏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门类之一。
德扎龙
炸龙是德江县特有的传统习俗。它起源于舞龙求雨,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奖励神灵、娱乐民众的民间活动。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每年春节,全县人民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参加炸龙活动。炸龙主要包括绑龙、提水、点灯、出龙、舞龙(拜年)、游龙(赛龙)、炸龙、烧龙等步骤。
据史料记载,明清以来,德江县18个主要城镇都盛行吹龙活动。1949年后,主要分布在县内的青龙、煎茶、和兴、复兴、荆角、龙泉、共和、常宝、文屏、高山、长丰、沙溪、泉口、钱家、南干、封箱戏等乡镇。
石阡仡佬族民歌
仡佬族民歌自古流传于石阡仡佬族民族村寨,传承历史悠久。数百年来,它们包容和歌唱着仡佬族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形态。
石阡仡佬族民歌主要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和亚类。每个门类风格各异,演唱形式多样,曲调极其丰富,流传甚广。
仡佬族民歌是随着仡佬族的形成而萌芽的。据文献记载,早在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就在这个县的西部设置了夜郎郡,属于项郡。袁设长官司,设石阡府,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目前,这四个“非遗”项目已经进入宣传阶段,美遍全球。铜仁的“非遗”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铜仁历史悠久,居住着汉族、苗族、侗族等29个民族。历史上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
目前,铜仁市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3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8个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省级77个,市县级327个;省级“非遗”生产保护示范基地6个;“非遗”工作成效显著。
来享受这些铜仁的神奇“宝藏”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春说
石阡春说
国家级“非遗”项目南灯会、德江傩戏、石阡木偶戏、玉屏笛、石阡仡佬族茂隆节、碧江龙舟赛、沿河土家族民歌、石阡硕春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南方元宵节
石阡木偶戏
玉屏长笛
石阡仡佬族茂隆节
比赛龙船
沿河土家族民歌
省级“非遗”项目清明节、思南抛神、土家刺绣、土家剪纸、制花技艺、苗族八碗习俗、苗族医药、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沿河傩戏、挂社、苗族接龙习俗、灯会、江口钱杆、万山宫、水龙节、思南牌等。
宋寨英滚龙
土家刺绣
甜糯米糕的制作工艺
苗族医药
苗银饰锻造技艺
瓜舍
万山罗
水龙节
南楚品牌
土家族的斗室建造技巧
以上仅展示铜仁市部分“非遗”项目。你认为哪一个最有趣?如果你对它感兴趣,那就来铜仁吧,那是一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一定会让你庆幸自己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