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认识到成熟应用不该“跳来跳去”

聚客2022-06-01  12

微信认识到成熟应用不该“跳来跳去”

微信小程序正逐渐从工具属性过渡到系统生态。

近日,微信官方推出新功能,优化小程序频繁跳转的槽点:从基础库2.20.1开始,微信将支持“半屏小程序”——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时,在打开另一个小程序之前,会以新的界面跳转;开发者在新版本中配置好之后,就可以从下面拉起小程序,以卡片的形式显示。

至少从产品形态来看,小程序的这一次功能迭代已经接近“浮窗增强版”。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分析,“改版应该是加强线下商业使用和一些长预览的小程序,其线下场景符合张小龙一开始提出的‘用了就走’。尤其是小程序对肯德基快餐、奶茶等商品的点餐贡献已经相当可观。”

始于私域,盛于光明

毫无疑问,小程序正逐渐成为微信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程序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私有域流量。

熟悉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个新词——在2017 ~ 2018年互联网流量红利趋于峰值的时候,竞争开始转向存量市场,这让多如牛毛的UGC内容生产者、MCN机构,甚至新老互联网巨头们着实头疼了一阵子。

从此,微信小程序通过私有域流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整个word 2019~2021变得一团糟,甚至一度成为黑客的新流量密码。

“现在公网流量太贵了。微信运营的私域流量一次性终身免费。本质是盘活老客户的价值。复购高,人群能精准实现单个客户价值最大化。”一位第三方小程序服务商告诉虎嗅。

虽然百度最早提出了“轻应用”(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概念,但直到2018年才开始开发智能小程序,比2017年正式上线的微信小程序晚了整整一年。

其实早在2016年,微信就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连接用户和内容,它的目标是连接一切。同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在谈到多业务场景落地诉求时,提出了“应用号”的新思路:

“我们没有为媒体开发微信官方账号。我们的初衷不是传播内容。我们想提供服务,但是服务数量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在讨论一种叫做申请号的新表格。他平时不发东西,安静的存在在那里。低频需求不需要安装App。微信试图让更多的app以轻量级、便捷的形式存在于微信中,这就是应用号。”

然而,2017年“应用号”正式上线时,虽然更名为小程序,但依然坚持了当初设想的三大核心特性,即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后即走。

在这个层面上,小程序是一种新的技术标准和新的基础设施。一位虎嗅用户指出了它和网站页面的区别,并认为这个小程序比H5有所改进。“首先,网页渲染和逻辑是互斥的,时间久了会失去反应,而小程序的渲染和逻辑是独立的,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次,网页会出现白屏卡顿,因为它的开发和部署比较复杂,需要处理不同的浏览器和web,而小程序没有。只需要编码,剩下的工作都打包好了,方便。”

如今,小程序不仅重塑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成为各大商家贡献日常活动的重要流量入口,也优化了消费场景的落地模式。毕竟在微信生态中成长的小程序搭建门槛低,用户使用也没有成本。“这和微信订阅号改变内容生态是一个道理。订阅号彻底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成本。”小型第三方数据服务商阿拉丁创始人史说。

鉴于此,小程序从一开始被唱衰到被反击,成为顶级应用的新宠。就连一开始不看好的资本,现在也在跑进市场。余心恬、高淳、老虎基金、红杉资本等明星资本都将小程序作为重要的投资项目。

虎嗅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总结说,腾讯和阿里的小程序生态不仅限于支付宝和微信平台。“支付宝小程序打通阿里大生态,包括UC浏览器、高德地图、淘宝、天猫、微博等应用;腾讯在高日火的QQ和QQ浏览器中设置了小程序,并做了差异化开发。目前QQ小程序的发展还不错,已经有上百万的小程序(包括小游戏)。”

除此之外,安卓渠道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小程序力量,那就是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联合推出的快应用平台。入口基本嵌入在应用商城的关键词搜索和首页推荐场景中。

对此,有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显示,国内TOP100的app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app布局了小程序,整个小程序生态现在大概有九大部门,分别是腾讯、阿里、百度、今日头条、手机厂商、JD.COM、360、美团、网易,这无疑在撬动商业和流量格局的重塑。

而且海外市场的很多应用也在积极搭建小程序。比如Snapchat已经推出了Minis,在app内与好友互动、玩游戏的小程序;抖音已经测试了一个类似跳转的功能,并与许多公司达成了合作,包括Whisk、维基百科和Tabelog。以whish为例,美食区的创作者可以将whish的菜谱链接放入抖音视频内容中,方便用户在学习烹饪教程短视频时来回切换。

当然,小程序生态的构建也有门槛。比如应用场景需求多,用户进入成本低(这就要求产品的用户群至少在该领域的头部)。嵌入式小程序作为平台的需求远远大于app的功能扩展。所以小程序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基本都会保持头部App+快应用的格局。

对此,一位小程序开发者告诉虎嗅,小程序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家端对这一功能组件的赋能。“小程序本质上是在进一步拉近流量和服务的距离,帮助更多的中小商家提高运营效率;对于大企业来说,小程序大大降低了触达消费者的成本,更容易沉淀用户。”

迁移的流量越多,小程序就变得越重

毫无疑问,小程序代表了一种新的流量迁移路径。在私域流量大行其道的当下,商家都在挖掘空拓展更多的商业场景,沉淀更多的私域流量来进行更多的交易或者赚取广告收入。

尤其是在电商领域,快时尚品牌UR社交电商业务负责人Aries曾对Alphabet表示,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本质是一个流量分发平台,流量主导权掌握在平台手中。品牌需要花钱买广告位、进场费、坑费才能获得一次性流量,而且时限很短。“但自营线上渠道不一样,长期留存的流量会成为品牌的自有资产,是不应该流出领域的肥水。”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淘宝、JD.COM等传统货架电商的核心是商品,流量喂养下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提高毛利;而私域流量驱动的小程序转化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形成了独特的消费领域。

“如果说直播电商1.0时代是由公共域流量驱动的,那么2.0时代的交易则是由私有域流量驱动的。在Aauto Quicker,80%的打赏、70%的GMV和70%的评论来自私域,甚至80%的复购来自商家的私域流量。”Aauto快消电商负责人小顾在演讲中用数据说明了私域流量对于创作者的商业价值。

而且,按照快手的价值,“私域+社交”的优势在于,“如果做得好,完全可以推动下一轮‘信任机制’的创新,这可能是重构10亿用户消费决策的契机。”特别是疫情刺激了网络消费的爆发,新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不断涌现。小程序加速融入各行各业,进一步加深了品牌商家对小程序的依赖,以帮助线下门店增长业务。

以生态最成熟的微信小程序为例。截至2022年1月7日,已正式上线五周年,分阶段实现了微信团队对小程序的愿景——“希望通过小程序连接更多线下场景和服务”。

2022微信公开课数据显示,2021年,微信小程序日活跃超过4.5亿,活跃小程序数量同比增长41%,日均使用量比2020年增长32%;日均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80%;小程序开发者数量突破300万,比2020年增长90%以上,其中90%的增量来自中小商家。

具体应用:核酸检测和疫苗预约计划服务7亿用户;文档和其他工具服务了7.5亿用户;平均每天有超过1亿用户在小程序上使用政府服务;全年餐饮商家小程序日均用户数达到数千万,复购率达到行业市场的3倍。

甚至,基于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和日益完善的商业模式,“小程序商城+社区运营+小程序直播”的组合,正在让交易转化环节变得更短。在帮助商家搭建私域矩阵的同时,随着服务半径的扩大,小程序生态也在悄然成型。

对此,石曾与虎嗅分享过小程序在去中心化流量逻辑上的一些共性:

“第一,用户自我分享、自我成长的数据一定要做得非常好,用户愿意分享和互动;其次,这些小程序的内容和服务都很好,所以它的留存率很高。如果没有留存,说明你的服务不好,用户留不住。第三,他们在整个微信生态中获取流量的效率极高。除了用户分享,还会通过广告购买流量,在其他小程序上做广告。"

但是小程序已经成为微信的常用功能,在微信中切换小程序的体验还是“跳来跳去”的不好。比如有用户说“小程序什么时候成熟,别乱跳了”;其次,也有小程序商家闻风而动。“潜在客户在小店看货,还是不方便联系客服。给商家客服发消息时,系统要跳转到另一个小程序发送,商家收到后很容易忽略或者看不到。”

为此,微信官方正在逐步优化小程序的体验。比如这种在浮动窗口方向的迭代,就是为了减少跳转和操作路径。但产品经理的评判认为,“微信太臃肿,浮窗本来就是App级的功能。现在微信会这么做,防止内部功能打架,方便切换。”

或许是出于这种考虑,小程序新功能内测时最多只能打开两个半屏小程序,半屏小程序的使用有一定限制:1。横向不能打开半屏小程序;2.打不开小游戏;3.跳转目标小程序必须满足以下几类,否则会降级为普通小程序跳转小程序。

当然,微信半屏小程序的功能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但对于经常使用小程序的用户来说,微信小程序的成熟可能只是从不再“跳来跳去”开始。

编辑:冼锐文章更正

题目:微信安卓app iOS app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333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