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我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

聚客2022-06-01  25

新中国自研的第一台计算机 是她设计的

写在前面: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中国计算机之母夏的故事。中国的第一个芯片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如果没有她,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将停滞50年。

1923年7月28日,一个女婴在重庆出生。他的父亲叫夏洪南,曾经在江津县办过学校和生意,他的母亲黄小勇是江津女子小学的校长。也许他们想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一个严肃的学者,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夏。

此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这期间很多学者都在思考通过变革来改变现状。谁也想不到,这个女婴会在未来中国的科技现代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获得了中国计算机之母的称号。

大家好,我是差评师。在今天的视频中,让我们从历史出发,谈谈夏和她所孕育的中国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为什么要开发计算机

1946年,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中国数学家漂洋过海,来到了当时世界科技中心的美国。虽然学历不高,但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学者。甚至后来。

他还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命为研究员。他当时的同事包括爱因斯坦和现在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

他的名字叫华。这一年恰好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的一年。参与制造这台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冯·诺依曼有幸参观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这要归功于他与冯·诺依曼的关系。

当时,他被这台计算机的先进水平和运算速度所折服。作为一名数学家,他深深知道计算速度对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制造我们国家自己的计算机的想法

它在他的脑海里扎根了。

开发计算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国内环境逐渐稳定。这个时候,中国迫切需要那些留学回国的人才来建设国家。

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经济、科研条件与国外差距很大。因此,必须选择一个优良的生活和研究环境,或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征程。这一直是留学生的一个两难问题。

华除外。

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想为中国的科技赶超世界水平做出贡献。同时他也深知这一点,各个学科的人才需要共同努力。所以,当他回到香港时,华写了一封“致所有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的公开信”。

在信中,他写道:“朋友们!我们一直深受移民法的限制,被肤色歧视,这并不能给我们定一个圈子。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杰出”个人跳出了这个圈子,获得了特殊的“恩惠”、“许可”、“归化”。但想想看,同胞被欺负被歧视,被自己“赏识”,就沾沾自喜了。这是什么心啊!

朋友们!梁园虽好,却不是‘长居故里’,回到!"

然后,1950年3月,新华社向全世界广播了这封公开信。此外,许多海外学生都渴望为国家服务,夏就是其中之一。

罗庚回到中国后,造一台电脑的想法,这个曾经只停留在他脑海里的想法,可以付诸行动了。但是计算机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只懂数学是不行的。他急需懂点电机和物理的人才。

于是华找到了当时在清华大学电信网络研究室的闵乃达,闵乃达向刚从海外归来的华推荐了夏和王两个人选。

从此,三人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开始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然而,闵乃达后来离开了,因为他需要继续他的数学工作。王被分配到苏联的学习加速器,因为他急需开发原子弹的人才。

最初组里的三个人,只剩下夏了。

夏生平

早期学校经历

夏生于1923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历经抗日战争和内战,她依然在1945年顺利从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

据她说,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很简单,“我对电感感兴趣”。

两年后,夏完成了在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的研究生学习。1947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气工程系学习,1950年完成博士学位,次年回国。

然后,在华的邀请下,他开始从事计算机研究工作。

据夏回忆,“华先生家客厅的沙发、茶几、桌子上都摆满了打开的书刊。我认为华先生是一位学者。后来我们坐下来聊了聊,他问了我们的学历和经历。愿意从事计算机;我当然愿意。因为我在英国的时候就已经对计算机有所了解,所以我知道这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所以如果我们国家想做,我特别愿意做。所以当时我就表示愿意去找华老师开发一台电子计算机,工作就是这样开始的。”

率先在中国开展计算机业务

然而,任务来了,如何下手却成了难题。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严厉封锁,不仅科研经费匮乏,计算机上的科研资料也基本没有。夏等人只能一边研究一边搜集国内外的资料。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外国英语期刊,并联系了海外学生,请他们收集一些有关计算的最新信息。

资料收集后,夏进行了整理和吸收,并编成讲义。他们甚至开了一个有讲义的培训班,培养计算机人才,但除了稀缺的资料,连像样的科研设备都没有。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期间,夏等人为了建一个实验室,不得不四处搜集实验设备。

夏曾在回忆中写道:“那时,实验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王经常背着的小包去城里买无线电元件、电表、电线、工具等。有时候我甚至会去车库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

然而,计算机团队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的设计为制造通用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107台计算机及其贡献

不过,虽然此时国内的计算机研发工作已经开始,但是因为基础确实薄弱,更多的技术支持还是来自苏联。

1959年,计算机组通过研究苏联M-3和BESM-||计算机,仿制了103号和104号样机。但就在他们即将开始开发计算的应用程序时,中苏关系突然迅速敌对,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所有专家组、仪器、设备和材料。此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将会停滞不前。

然而,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并没有停止。

事情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预期的那样向前发展。没有苏联的支持,夏决定干脆放弃苏联的设计和设计,制造我们自己的中国计算机。时间不长。两年后,由夏亲自设计并命名为107的中国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在北京的中国科技大学安装成功。

这台107管数字计算机,占用6个机柜,共使用1280管,字长32位,磁芯存储容量1024字节,主频625KHz,平均每秒运算250次,功耗6000瓦。这台机器可以运行大约100个程序,包括检查程序、错误诊断程序和各种应用程序。

当初都是大佬们手编机器码,写这些程序,也就是这样的0101数字。直到后来使用了汇编程序,这台107计算机才成为中国计算机界教学的鼻祖。

当时的国科大以107计算机为基础编写了《计算机原理与程序设计讲义》,作为计算机专业、机械系、自动化系、地球物理学的教材。直到107退休前,有240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360名外国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在107上计算问题。

除了教学任务,107计算机还接受了其他一些单位的计算任务,如潮汐预报计算、原子反应堆射线能量分布计算等。就连第一机械工业部也按照107图纸。还有一个是复制的,专门用于弹道计算,在研究导弹和氢弹的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国今天的安全离不开夏和她设计的107计算机的贡献!

精神的传承

除了计算机的研发,夏关心的另一件事是教书育人。

从20世纪60年代起,夏开始培养研究生,至今已培养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2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夏认为,培养研究生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帮助导师完成科研任务。

她坚信,计算机行业没有新生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发展的,为计算机行业培养人才是她的职责。60年代夏培养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韩成德,60年代末参与了我国第一台卫星地面测控计算机717的研制工作。

717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个大型实时工程系统。他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做出了巨大贡献。夏于20世纪70年代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夏的推荐下出国留学。回国后,我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在人力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其性能和价格远优于国内进口的同类型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改变了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禁运标准。夏和一直以为

研究工作必须非常先进。90年代初,她清醒地认识到,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她在推动相关工作的同时,提出国家应该大力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否则就永远被别人控制。这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现在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CPU。

而她科研工作的最后一个课题是龙芯一号,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带领团队领导这个龙芯项目的人是夏的学生,现在是龙芯的父亲——胡。

而且这个龙芯一号还有一个外号,叫夏50。

并被设计印刷在龙芯一号的金属层上:

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夏在计算机行业50年的辛勤工作。从此,夏淡出科研圈,享受生活。

End

2014年8月7日,91岁的夏老在北京因病去世。同年,为纪念夏对中国计算机发展的杰出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专门设立了夏奖,授予为推动中国计算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女性科技人员。迄今为止,已有9名杰出女性获此殊荣。

2021年6月,夏的学生胡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他的老师,“我的老师在很多地方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她讲科学精神的时候,我把论文交给老师,老师给我修改了8个月,一共26稿。你无法想象她有多严格。她真的教我手把手学,更重要的是她对国家有感情。”

从这段话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为什么夏老的学生总是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严谨的爱国科学家,中国才能在科技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资料:

夏与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论夏对中国计算机科学的贡献,《山西科技》2019年第34卷第6期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科技导报2016,34(14),

夏,中国计算机之母、中国计算机创始人之一夏院士,

计算机教育2003年12月,

构建现代中国、BBC未来的计算机先驱,

编辑的责任:随意纠正错误。

主题:个人电脑电脑电脑电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329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