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
1.雁门郡公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把位于山西高原北边的那片区域设立为一个郡,即雁门郡。雁门郡一带民族关系复杂,地势险要,极具军事价值。从战国至北朝,雁门郡辖境逐渐南移,治所也随之向南迁徙,至北周天和年间,郡所已移到大兴(今陕西西安)。
北周天和三年,杨坚父亲杨忠去世,杨坚承袭隋国公爵位,此时杨坚长女杨丽华已嫁给了宇文赟,成为皇太子妃。杨坚虽为太子“岳父”,却无实权。杨坚的忠孝仁义,才华远近闻名,遭齐王宇文宪嫉恨。妒贤嫉能的齐王对周武帝宇文邕说:“杨坚相貌非凡,恐不会久居人下。”,杨坚知道后,惊得一身冷汗,从此行事小心慬慎,韬光养晦,居家伺候结发妻子独弧伽罗。
独弧伽罗,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太保独弧信小女儿,十四岁便嫁入杨家,成为杨坚夫人。小俩口婚后不久,独弧伽罗父亲独弧信因与北周权臣宇文护政斗失败而被逼自杀,独弧信妻儿受牵连被流放蜀地,多多少少殃及到了隋国公杨坚。
北周大将杨坚因受其岳父独弧信政斗失败的影响,处境十分艰难。备受宇文护猜忌的杨坚,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幸好当时北周形势严峻,北有突厥进犯,南防北朝趁火打劫,同时又要照顾东部的北齐,因而北周需要骁勇善战的杨坚,杨坚才得以暂时的安全,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的某一天,杨坚妻子独孤伽罗告诉丈夫自己做的一个梦:梦见一条龙从她肚子里钻出来,飞向天空后,坠落于地,还摔折了尾部,梦后不久,杨家便诞下一男孩。据传闻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原来晴空万里的天,忽然突发异变,电闪雷鸣,一时倾盆大雨。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红光,据说皇宫里的牲畜叫声异常,不少宫女看见有一道红光从天而降,随着一声“哇”,杨广诞生了!北周皇帝知道杨家诞下二公子后,念杨坚功勋卓著,便在杨广出生后,封为雁门郡公。
2.诗人杨广
杨广成长于中国历史上动乱年代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当时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幸运的是,杨广出生在北周权贵杨坚家里,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二公子,掌上明珠,自然不缺吃缺穿,从小职慧的他,喜好学习,尤擅诗词歌赋。
《隋书.炀帝纪》记载:“美姿仪,少敏慧,高袓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可见少年杨广是个英俊的帅哥,而且从小聪慧,深受杨坚和独孤皇后的钟爱。史书记载杨广“好学,善属文”擅长作诗。如: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短短20个字,情景交融,意境深阔。但见:空蒙的月色笼罩着平静的江面,两岸开满朵朵春花。波流滚滚,月色沉沉,潮水带着闪烁的星光汹涌澎湃。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诗词画卷呀!杨广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可以和后来的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首《春江花月夜》媲美呢!
《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弧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销魂。
又有《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销魂。”这是一首意境辽远,萧疏凄寒的诗。杨广《野望》这首诗常被后代诗人引用、化用或借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宋代秦观秦少游的所引用作“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弧村。”这句。可见杨广极具文学天赋,尤其擅长写作抒情诗句,他的诗词,有许多流传后世。
3.晋王灭陈
公元681年,杨广十三岁那年,其父杨坚登基皇帝位。雁门郡公杨广晋升为晋王,官拜并州总管、尚书令。晋王只是一个爵位,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可杨广所封的这个官职可就不那么简单了。隋朝管辖的并州,以太原为中心,包括山西、陕西北部,还有内蒙古和河北一部,可以说并州是隋朝国都长安的北大门。
并州与突厥交界,是隋朝的军事重地。总管是地方军政长官,尚书令则是地方总理,年仅十三岁的晋王,官拜并州总管兼尚书令的杨广成为实实在在的一方诸侯。
南朝陈国自武帝陈霸先公元557年开国至陈国后主陈淑宝589年被隋国所灭,历经32年。后主陈淑宝继位后,一改陈国内廷简朴之风,大兴土木建造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藏娇。楼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窗牖墙壁栏槛,都是用沉檀木做的,配以金银珠玉装饰,内设宝床宝帐,器物瑰丽,服玩珍奇。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奇树名花,微风一过,香飘十里。
陈后主宠爱的贵妃:张丽华
陈后主深居高阁,荒废朝政。他所宠爱的贵妃张丽华,国色天香,美色之名闻于天下。史载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可鉴人,才思敏捷,记忆力超群,深得后主喜爱。张丽华常在阁楼上梳妆,有时临杆独坐,有时倚栏遥望,犹如仙女下凡。从不闻外事的后主陈淑宝,又穷尽钱财建造大皇寺,内塑七级浮图,工程尚未竣工,便遭火焚。
陈淑宝继位之时,正值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初,文帝杨坚早存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在平定突厥之后,下诏数落陈后主二十款大罪,并命令将此诏向江南一带散发,据说下发诏书有30万份。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颍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51万人马,统由杨广节度。
晋王杨广灭阵路线图
隋军东至大海,西至巴蜀,沿长江上下游,分8路大军进攻陈国。杨俊指挥上游3路隋军,进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长江,阻止上游陈军东援;杨广指挥下游5路隋军,渡江直指陈国都城建康。
此时陈国后主陈淑宝还在荒淫骄奢,疏于防务,他既不懂军事又不肯采纳部下建议,就想着凭恃“长江天堑”来防范隋军。元会(春节)期间,竟然命令镇守缘江重镇江州(今江西九江)和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两个儿子率战船回建康过春节,导致陈国江防更加薄弱。
十二月,长江上游隋军首先发起进攻,扬俊督水陆军10余万出襄阳,进屯汉口,与据守江夏的郢州刺史荀法尚部陈军对峙。杨素率水军出巴东,沿三峡东进,荊州刺史刘仁恩部由江陵西上,水陆两军相互配合,袭占狼尾滩,击败陈军守将戚昕,又于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峡各要点,击败陈南康内史吕忠肃军,顺江而下,与杨俊军会师汉口,另一部南下湘州(今湖南长沙)击败陈军,擒住陈国岳阳王陈淑慎。
隋开皇九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的隋军趁陈军欢度春节之际,分数路渡江攻击陈国。贺若弼军出广陵南渡江牵制陈国大军,韩擒虎军出庐江袭占采石,杨广出六合进占桃花山。陈军被隋军攻击,频频告急,直到这时,陈国后主陈淑宝才慌了手脚,亲自挂帅拒敌,下诏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达并为都督,以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军坚守向下(今南京城北),又以散骑常侍皋文奏镇守南豫州(安徽宣城),同时大肆扩兵,就连僧尼也被悉数征召入伍,补充陈国之兵力。
荒废朝政、疏于防范的陈国后主为时已晚唉!初六,贺若弼军攻占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黄恪后,隋军分兵两路,以一部进屯曲阿,贺亲率主力西进。韩擒虎军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隋军又一鼓作气击败各地驻守陈军,扫灭陈国勤王军,完成对陈都建康的包围。二十日,陈将任忠迎降,引韩擒虎军经朱雀门入建康,俘获陈后主,二十二日,扬广率中军抵达陈国都城建康,命令陈淑宝手书招降部将。隋开皇九年,隋军攻破建康城,陈国被隋朝所灭,倾国倾城的陈后主贵妃张丽华被杀。
4.入主东宫
杨广虽为嫡子,想要取代没什么大错的嫡长子杨勇,成为太子,还真不那么容易。每次杨广路过东宫,都会深情的向东宫望了望,然后转身而去。杨广想实现心中的抱负,就必须做好走进东宫的准备,入主东宫的想法应该说从晋王灭陈时就开始了。
晋王杨广率隋军进入陈国都城建康后,便约束部下,严禁扰民劫财,被众人称赞为贤明的晋王。陈朝灭亡后,杨广就任江南总管,总理江南军政,其政治手腕十分的高明,在尊重南方文化、稳定人心的同时,招揽各路人才,陈国那些精英、知名人士几乎都成了晋王府的常客。杨广在治理江南十年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南方的经济很快得到复苏,呈现繁荣景象。
杨广的个人生活比较节俭,晋王府几乎见不到古物珍玩,看不到鲜姬美妾,看到只是穿着朴素的王府人员。史书记载“皇宫遣人来晋王府办差,无论地位高低,杨广和萧后必出门相迎,礼遇有加,所有人无不称赞晋王仁孝。”这些颂言传到长安,让身居东宫的太子杨勇隐约不安,于是派人打听父皇的一举一动,不料被隋文帝杨竖发现。文帝杨坚心想“朕在仁寿宫居住,与东宫相隔甚远,然而身边发生的事,东宫无一不知,原来如此啊!”。文帝为预防勇太子篡位,不时加强皇宫警卫,太子肯定会感觉到,不经意间文帝杨坚想自己与太子之间的缝隙,可能会越来越大。
身在江南督政的晋王杨广,得知这样的消息后,找个借口进京面圣。见过父皇后的杨广又和母后独弧伽罗皇后密谈了半夜。有意无意之中告诉母亲一个信息,前段时间晋王府潜进一位刺客,被王府擒住,百般拷问就是不吐口,自己猜测这事可能跟太子有关。独孤伽罗和二公子谈话后,再联想近段东宫的所为,便于当晚就给皇帝老公吹了枕头风。
大家都知道,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怕老婆的皇帝,那老婆的枕头风就是了不得的事,让隋文帝产生了废黜太子的想法,想要废掉亲手培养二十多年的太子,文帝心里真不是个嗞味。自古太子非怙恶不悛向不才之人,哪有被皇帝给废的道理。
隋文帝.杨坚
无奈杨勇品性庸暗,仁孝无闻,还爱亲小人摆大场,有一年冬至,大臣们例行给皇帝照会行礼后,径直奔向东宫朝贺太子杨勇,其朝乐声不时传入在皇室卧榻上的杨坚,文帝忍不住派人打听,方得知太子违反朝纲接受百宫的朝贺。从此,杨坚皇帝对太子勇常有不满之色,一次又一次的考虑要不要去挑战那个神圣的帝王法则“嫡长制”。而二儿子杨广的出色表现,让文帝坚定了废长的决心。隋开皇二十年十月九日,文帝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废黜太子杨勇的诏书。太子勇废为庶人,次子杨广晋升东宫太子。
杨广二十多年的稳忍,终于等到了回报,巨大的幸福感让他心神激荡,心中宏伟蓝图终将实现。于是,杨广朝父皇杨坚叩头谢恩后,向东宫进发,入住东宫。
5.杨广登基
《隋书.炀帝纪》载“大臣用事者,皆倾心与交”“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如此谦逊,怎会在入主东宫后性喜渔色,好大喜功,成为讲求享乐的太子呢!况且那时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尚在,即使有此劣根,也不敢越雷池。
隋炀帝.杨广
独孤皇后,古代女权主义者。隋文帝杨坚是典型的妻管严,少有的怕老婆的帝王。有一次,杨坚在仁寿宫遇到了尉迟迥的孙女,不知什么,是梦游还是昏了头,胆肥得文帝把尉迟迥弥孙女给临幸了。后来,这事让独弧皇后知道后,独弧伽罗非常气愤,盛怒之下把尉迟氏宫女给杀了,皇后杀宫女,文皇帝杨坚不敢吭声,遇到如此权势的母后,杨家二公子杨广岂敢造次。
不过,对于独弧伽罗皇后,有一位嫔妃却是个例外。杨坚宠幸她,独孤皇后不会去过问,这位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同父异母的妹妹,天性聪明,容貌无双,陈灭亡后被杨广带回大兴,选入掖庭,入后宫为嫔,独孤皇后殡天后,陈氏进为贵人,专房擅宠,整日侍奉文帝左右,这位便是宣华夫人。隋末唐初赵毅《大业略记》上写杨广“淫母”过程:“高祖在仁寿宫,病重,杨广侍疾。高祖晚年最喜欢的美唯陈、蔡二人而已。杨广召蔡美人于别室,美人即还,面部有伤而头发凌乱,高祖问之,蔡曰:‘皇太子为非礼也’”。这样的场景或许就是为抹黑隋炀帝杨广而作。
公元604年,杨坚病重。杨广考虑怎样做好防备措施,于是写信请教宫中伴驾的杨素,但宫人不幸把杨素的回信送到杨坚的榻室。杨广情急之下,连夜进宫,恰巧遇到宣华夫人,央求宣华夫人把信偷出来,夫人不充,两人争执被杨坚听到,吓得杨广慌忙逃走。后人据此构编成“弒君”过程:杨坚见状,问宣华夫人何故神色慌乱,宣华夫人在文帝的逼问下,潸然泪下,说:“太子无礼”。文帝怒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弧氏误我!”即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拟诏召回废太子杨勇,恰巧被左仆射杨素探知。杨素立即告知太子杨广,杨广随之遣张衡等东宫卫士入殿,把宣华夫人及众宫女赶出寝殿,不一会儿,便传出皇帝驾崩消息。
《隋书.炀帝纪》亦有一段温馨的描述:隋文帝弥留之际,把杨广召至床前,用手抚摸杨广的脖子,嘱咐道:“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这个场景可以解析为隋文帝杨坚崩得安祥。
隋炀帝杨广年号“大业”,昭示杨广创建宏图大业的抱负。隋朝“大业”虽然只走了十四个年头,但留下的制度建设,为后来唐朝的鼎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古有《谥法》评价隋炀帝:“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看来隋炀帝是个又昏又暴薄情寡义之人。说贪恋美色可以,古代帝王皆好色,可帝王不遵礼法却少见。说破坏祖制远离人民,说违背天理虐待民众,有之。说好大喜功,荒废怠政,无稽之谈!遵守袓制,怎么能开创科举制度,怎么能让寒门子弟有机会成为国家公务员呢?如何就成了违背民众,荒废怠政怎会有京杭大运河。薄情寡义却有之,假借遗诏处死杨勇,登基后贬斥众诸王,干得的确是薄情寡义之事。
秦始皇嬴政做过的事,隋炀帝杨广多半做过,但隋炀帝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杨广做过的事,唐太宗李世民多半也做过,凭什么秦始皇和唐太宗是千古一帝,而隋炀帝就不能成为“千古一帝”呢?隋炀帝是不是“千古一帝”的事,暂且不论。我们还是谈一谈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的壮举吧!
6.开创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创新前,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夏商周的世袭制,门阀子弟世袭祖爵。汉时期的举荐制,官吏察访推举,当然也可以“毛遂自荐”。再往后到南北朝一般使用“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萌牙于公元587年,隋高祖文皇帝杨坚设立分科考试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举荐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没有考试,考察成了形式,以至到东汉汉灵帝朝卖官鬻爵,名门望族子弟坐享其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整日游玩、空谈,一个个腐败无能,因此考试制的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旧唐书.杨绾传》载:“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第而已。”隋炀帝大业三年下诏明确提出十科举人的项目和标准。到了大业五年,改十科为四科举人,其分科更加的具体化。
随着隋炀帝对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广和发展,给中下层读书人提供入仕的机会。科举不看重民族不讲究出身,而是凭借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科考,来选拔官员。科举制度一改秦汉以来以举荐为主的选拔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步迈进千年后的今天,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隋炀帝杨广的科举创新,功在千秋。
7.开凿大运河
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其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尤其到了魏晋南北朝,政治混乱,门阀之间争斗不断,致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伤害。隋朝统一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经济发展迅猛,而北方恢复经济需要得到南方的支持,具有长远政治眼光的隋炀帝作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这条隋唐大运河运行上千年,即便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享受隋炀帝杨广带来的福利。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开凿运河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运送军队,征服他国。如: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还有魏惠王开凿的鸿沟等等。而隋炀帝“隋唐大运河”的宏伟蓝图是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的运河。
隋炀帝登基后,便开始实施他心中的宏伟计划。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同时拓宽阳渠,扩展汴水。通济渠开凿的难度大,工期有限,急攻近利的隋炀帝下诏征集百万民工开凿运河。《隋书.炀帝传》记载:“役丁死者十四五”,也就是开凿通济渠,有四五十万人为此献身,因而有后来隋炀帝暴政之说,也为隋朝二世而亡埋下了种子。
大业四年,隋炀帝又下令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永济渠开通后,一条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的大运河诞生了。这条沟通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在隋炀帝期间打通了。
开通大运河,不仅仅为军事服务,隋朝还利用运河运粮,建立粮仓,以洛阳为中心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紧密相连,推动社会进步,带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
开凿大运河,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稳固皇权,打压并消耗关陇集团和寻找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隋炀帝才有了后来三征高句丽和三下江南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