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王镇、刘瑾、魏忠贤等宦官专横跋扈,误入歧途。王镇鼓励明英宗亲自入侵瓦拉,最后被打败并被俘。“土木堡之变”成为明朝衰落的标志。刘进更是臭名昭著。罗志的罪行加在几十个臣子身上,但没有明武宗的圣旨,他就敢把臣子扔上天。九千年魏忠贤手下万余人,权力的黑手让他得意忘形,对国家大事和军事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我不懂军事,但我比总兵高。胜利后,朝廷提高了赏金。魏忠贤的孙子在满月前就被任命了,但长官袁崇焕只得到30两银子的奖金,官阶也升了一级。由此可见,明朝是多么腐败,裙带不正之风越来越严重,工人不受重视,最后被农民李自成害死。
魏忠贤清朝入关后,认真分析总结了明朝宦官之乱,吸取了教训,严厉限制了宦官的权力。起初,宦官由内务府管理。康熙年间设立了专门的朝拜室作为宦官的管理机构,禁止宦官干预国事。
安德海和李是清代最著名的宦官。两人都与统治清朝半个世纪的慈禧有关。这是安德海咸丰皇帝的御用太监。他聪明、懂事,很受赏识。咸丰死后,慈禧看中收他为贴身太监,对他宠爱有加。他逐渐把这种福利变成权力,不断干预国家大事,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尤其是慈禧垂帘听政之后,为了永远受宠,所以面对恭亲王伊这个强大的绊脚石,她经常在慈禧耳边吹伊。慈禧深以为然,趁机捏造罪名,将易革职。当时安德海引起公愤,却苦于没有把柄,始终没有动他。
安德海这一次,安德海得到慈禧的允许,出京到江南采购同治皇帝婚礼的各种材料,心里早就想到要大捞一笔,好好捞一笔。前面说过,清朝对宦官有严格的限制,其中一条就是宦官不准私自出城。安德海依靠慈禧的撑腰,一路行军到直隶边境。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没有采取行动,默许了释放。来到山东,我遭遇了一场幼苗。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长期以来一直抱怨傲慢和非法的安德海。人被秘密跟踪围捕,安德海一行被押送。安德海说我奉老佛爷的懿旨,谁敢拦我?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在没有任何官方文件的情况下出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空给了丁宝桢弹劾他的机会。丁宝桢演东王母慈安,慈安太后问群臣:“法律如何?”大臣们纷纷表示“擅于出城的太监,死而无赦!”丁宝桢在闹市将安德海斩首。
有人问,慈禧为什么不站出来守护德海?原来江湖传言安德海是假太监,与慈禧发生了性关系。这次丁宝桢杀了他,发现他是太监,变相证明了慈禧的清白。慈禧对此事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正所谓锄则百害而无一利,罚则万恶。丁宝桢为世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丁青天”的说法在民间流传了一段时间。
丁宝桢,人称“丁包公”,“宫保鸡丁”出自他。安德海死后,李上台。入宫后取名李进喜,慈禧给她取名连赢。他曾是直隶河间府的无赖。他因私售硫磺被捕入狱。出来后成了补鞋匠,外号“苦梅”。他有一技之长,梳头很熟练。他开始做慈禧的梳头太监。虽然地位不高,但每天和核心领导没有距离。无论你是政府官员还是大臣,都要努力才能出人头地,而李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很快了解慈禧的好恶,这也是她能力的体现。陪虎为患,一不小心就丢了性命。幸运的是,李认真吸取了安德海的教训,遵循“尊事宽事”的宦官秘诀,在走钢丝中逐渐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他从一个梳梳太监晋升为储秀宫的首席太监,然后晋升为四级华陵君。按照规定,宦官以四品为限,而李是的最高官员。然而,慈禧本人独揽大权,破例提拔李为二等功。慈禧年轻时丧偶,控制欲很强,尤其是年老孤独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她都希望有一个懂冷、懂热、善解人意的人陪她聊天说话,哪怕是一个不完整的男人。李和安德海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对慈禧来说,他们是自己的同伴,离不开他们。安德海左,李右,慈禧太后居中。
宦官成了二流官员,但朝中大臣不肯接,他却没有机会弹劾李。北洋水师建成时,慈禧派淳亲王视察,淳亲王主动提出邀请太后身边的红人李陪同,以免慈禧对自己产生怀疑。慈禧一想到只是利用李的耳目为自己在现场把风,李鸿章就对北洋水师了如指掌。李又一次想到了前任安德海因为自己的狂妄而被杀的后果,所以一路小心翼翼。李鸿章安排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亭子,但他拒绝了,只是跟着春亲王,衣着朴素,晚上闭门送客,不留外人,没留下什么可弹劾的。
李李对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夸张点说,他救了光绪一命。八国联军攻城,慈禧随光绪西逃。躲过子弹后,第二年她回到北京,路过保定被派驻。不用说,慈禧的住宿条件在当时,李是很好的安置。然而,当他去拜谒光绪时,却看到光绪只是睡在两条长凳上。隆冬时节,没有被褥。他哭得鼻子酸酸的,老泪纵横,连忙把自己的被褥给光绪铺盖。后来光绪说:“没有李安达(师父),我活不到今天。”
做员工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不同的领导服务。在李参加完慈禧和光绪的葬礼后,他离开了皇宫,每月挣60两银子,64岁时去世。
作为慈禧的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命运与李有很大不同。背靠大树可以乘凉,但不要以为自己是大树。安德海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否则,李知道你不能把旗子推得太远,否则你会吃亏的。
文/来源:正史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