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期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全画宽约24厘米,长约528厘米,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这幅画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有知识分子、农民、商人、 算命先生医生、僧人、缆夫等人物以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关于画中到底画了多少个人物,众说纷纭,有的说五六百人,也有说七百多人,更有说超过一千人的。画中穿插各种活动与情节,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娶亲等等,活灵活现;整幅画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都栩栩如生。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张择端
◇生平简介◇
张择端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所绘《清明上河图》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另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作 品◇
【清明上河图】高22.5厘米,横长525厘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节这一天都市与城郊百姓的种种活动,展现了京城工商业与交通的繁华面貌,成为宋代风俗画的特异瑰宝。
《清明上河图》全图右边描绘市郊风景,中间描绘汴河,左边描绘汴京街 景,真实地反映了汴京的社会面貌,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全图内容丰富,共绘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桥各二十余,结构严密紧凑而段落分明;人物纷繁复杂而神态各异;笔墨技巧老练成熟,线条遒劲精确,兼工带写,设色清淡典雅。纷杂的场景,在画家笔下从容展现宏大壮观且细致入微;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观此图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栩栩如生之状,令人叹为观止!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张择端
张择端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基本信息】
名称:清明上河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张择端:宋代著名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诚)人。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
张择端
又名: 张正道
性别: 男
朝代: 宋代
国别: 中国
籍贯: 山东省诸城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所绘《清明上河图》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另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其作者为张择端
具体的如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28216.htm
清明上河图
http://baike.baidu.com/view/7998.html?tp=0_11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伪托之作。该作品现在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己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画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晕~~~当然是北宋的著名画家张择端了!很有名气的!!!
北宋画家张择端.
张择端 北宋的
其实最早的版本毫无疑问的确是北宋张择端所画,
但是自张择端之后,
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各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出现,
比较有名的就有明代仇英的了,
还有清院本也是比较有名的,
因为后世所谓《清明上河图》实在太多,所以要说的话,
我只能说鼻祖是张择端,
至于其他,现在网上流传最多的就包含上述版本了,
且经常会有人将几个版本混淆,张冠李戴,
楼主要研究这幅传世名图就要好好看看清楚,辨别清楚啊~~
北宋画家张择端.张择端
开放分类: 艺术、画家、人物、山东、北宋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伪托之作。该作品现在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己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是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图长28.6厘米、宽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画面,把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悉数摹画下来。着重描写池中的大龙舟及周围的小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概括地绘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观看争标的场面,画面紧凑,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一介绍
[编辑本段]
《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图一)。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现在,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在它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观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赞叹声。《清明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高超的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基本信息】
名称:清明上河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张择端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中国画长卷形式,使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众多的景物统一纳入富于变化的画面中,作品中塑造了五百多位衣着不同、神情各异的人物。而且人物都有自己的活动,极富独特个性的艺术审美情趣,整幅作品构图美观精致,非常注重节律感与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的运用皆很巧妙。 《清明上河图》具有特别高的欣赏价值与保存价值,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