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互联网圈喜欢炮制一些概念。原因很简单。风险投资需要概念。另外,媒体也需要概念。
有些概念太空浮动,不值一提。前几年刚工作的时候,也是炮制一些概念来忽悠广告商。
有些概念其实很真实。比如我一直认为O2O其实是一个很实在的概念。
那么,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这三个概念是漂浮的吗?还是真的?
二
互联网基因。
这个词几年前开始流行。一般的用法是:如果你批评一家公司,说它没有互联网基因。
这个词出现在吴军的畅销书《潮之巅峰》中。
互联网的关键是有些公司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就像一个人不具备某种基因,这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
“基因”这个词基本判了太多非互联网公司死刑:你们是恐龙,无法改变。这个基因的东西是怎么变化的?
虽然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企业其实很难转型——这也是基因论能成立的重要原因——但这种说法公开说总有一些人得罪。
比如马云的一句话,很伤人心:银行不改,我们来改。
这也是为什么传统零售业对电商苦不堪言:看来你是来灭我的。
一个概念提出来,就要考虑公关的水平。树敌太多总是不好的。
“基因”这个词更适合做——如果真的存在,就不适合高调说了。
三
互联网思维。
相对来说,互联网思维比互联网基因更讨人喜欢一点。
因为改变思想看起来比改变基因容易多了。
互联网思维的前提是,只要你转变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你就能随波逐流。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远比互联网基因流行,互联网基因甚至还没有被百度指数收录。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恶搞文章,但是我真正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媒体思维。
简单来说,产品思维非常重视用户体验,有句话叫“体验极致”。好用,满足虚荣心(包括个性化需求),有一定的惊喜感,让用户帮你传递等等。都是这一翼所追求的目标。这部分不考虑具体的业务收入。
媒体的思维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跟“自由经济”有关系。其实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在商业模式的构建上都有媒体的影子:一部分用户付费购买增值服务(比如媒体行业有定制化的报道),大部分免费用户作为注意力产品卖给第三方客户(这是非常典型的广告模式)。这两项收入加在一起,远远超过支持免费用户的成本,形成盈利。
产品思维能吸引大量用户,有足够的行为数据支撑,才能展开商业化的媒体思维。不彻底了解用户,就不可能把用户卖给客户,或者把免费用户变成付费用户。
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也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有关。
依靠风险投资和网络炒作,一些非常年轻的企业或者企业创始人迅速崛起,这让太多传统企业的领导者瞠目结舌。从质疑到崇拜,根源在于:商业领袖充满危机。
不同于互联网基因的死刑判决,互联网思维似乎是可以学习的。
当然是赶时间。
四
互联网+。
这个词能达到总理讲话的水平是有原因的。
因为它包含着强烈的“政治正确”。
互联网+显然比互联网思维更容易被传统行业接受。因为思考看起来是如此虚幻。
而且,互联网+,它隐含了这样一个结论:很多行业规则不是那么容易被颠覆的。互联网企业不可能打败所有的传统企业,一个用互联网+武装起来的传统企业,可能比一个用传统行业的某些元素武装起来的互联网企业更好。
电商行业一直有一个很大的争论,是电子还是商业。最后,统一的观点是,商业是本质,电子是工具。事实上,很多迅速崛起的淘品牌还是发现自己需要在业务上补课。
一个知名的淘品牌创始人告诉我,电子可以快,商业不能快。
说白了,这就是:前人走过的路,你还是要走。
今天,整个中国经济的关键不是培育大量的互联网企业,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说大一点,就是弯道超车。
产业升级似乎是对原有产业的升级。但事实是:其实太多的企业根本无法推广。
产业升级的背后,说实话,很残酷。
弯道超车,速度很快,离心力很强,很容易有人摔倒。
五
如果要升级产业,最初的互联网+是从传媒行业开始的——我说的是整个传媒行业。
可以说,大多数传统媒体并没有在传媒业的互联网加浪潮中胜出。
但是现在很难说他们万劫不复了,结束了。
无论是政治要求还是自身实力,这场升级运动还没有结束。
事实上,一些零星的传统媒体已经看到了曙光。
媒体行业的互联网+,持续了20年,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和联想的一些人聊过,我觉得联想作为一个制造业巨头,其实面临很多问题,都是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
举个例子,联想和传统媒体一样,虽然年销量过亿,但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
六
互联网+的核心是:匹配。有效匹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
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个可以落地的价值主张。掠夺资源的粗放型资本主义是可以成功摆脱的。
前工业化时代是个性化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
工业时代是大规模生产,以流水线为主。
互联网是个性化、智能化生产的大平台。它有一丝手工作坊的影子,所以工匠精神正在兴起。
如果大规模的平台制作可以个性化,那一定是智能匹配。
大平台是中介,但不同于过去的中介,这种中介不是靠阻断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来赚钱(俗称差价),而是靠有效匹配来获取利益(其实就是佣金)。
好了,你应该能看到这两样东西:云计算和大数据。
七
也许以后还会有其他名词。
但是在千人量产之后,一个更能满足供需双方的量产,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渗透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