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徐炳
谁是徐炳?可能你看过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才知道这个名字。 2008年,徐炳受邀为北京新世界金融中心一楼的玻璃中庭做雕塑。徐炳决定利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作为材料,包括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劳动工具、建筑工人的生活用品等现场材料,最终诞生了《凤凰》,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凤凰》展现了城市化的进程,更展现了对城市建设者的尊重。
与凤凰的装置艺术相比,徐炳做了许多其他的创造性的工作。读完这些作品的思想,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徐炳惊人的想象力。 天书 说到徐炳,我不得不提到他的名著《天书》。●“天书”展览
天书是什么?这是徐炳用4年时间制作的“文字游戏”。可以看看天书的某些部分。你从这些单词中读出了什么?●部分《天书》
想必你和我一样什么都看不懂,因为里面没有一个认识的字。按照徐炳的说法,它属于“伪文字”。 自1988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以来,在国内外文化界引起轰动。徐炳花了4年时间雕刻了4000多个伪汉字,然后严格按照古籍装帧的方式制作了《天书》。 《天书》名为“书”,却是拒绝读者接触的文本。《天书》引发的诵读障碍更像是在传达一种恐惧感。被这样的文字四面包围,就像出生在“文字的牢笼”里。 整部作品都与徐炳的个人经历有关。毕竟他经历了一个“文化断裂”的时代,《天书》试图营造的恐惧其实是一代人内心焦虑的表现。天书其实是一本警示书。 作为80年代中国的观念艺术,当时对天书的评价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那个大力推行西化的时代,徐炳没有照搬西方,而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从传统中寻找一种语言风格、语言元素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地球之书 多年以后,徐炳除了出版《地书》之外,还出版了《地书》。●地书内页
这本地球之书是用各种表情符号写的,一共112页。“天书”与“地书”的区别在于,“天书”是表意的“伪字”,而“地书”则试图用抽象的符号来叙述。它用一系列表情符号以有趣的方式展示了单身上班族的典型生活。●在《地球之书》的开头,你了解这些符号所讲述的故事吗?
徐冰创作《地球之书》的原因是受到了机场和飞机上的图形符号的启发。这些符号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却能被各国人民所理解,而且非常简洁,引起了徐炳的兴趣。 从1999年开始,徐炳收集了数百份类似的说明书。直到2003年,他萌生了用视觉符号讲故事的想法,开始收集数学、化学、物理、音乐图表、舞蹈乐谱、商标等专门领域的符号。最后,他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创作了一本地球的书。 符号对人类的共性,使每个人都有了交流的可能。正如徐炳自己所说,“地书”表达了他对当今文字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他对普世传播的理想。当然,也有人质疑图形符号所传达的信息量和准确性需要评估,就像同样的符号,不同的人会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但同时又极其“及时”。随着图形符号的不断发展,地书可以不断扩展,人人都可以参与。●符号的表意功能使叙事成为可能。
英文方形字符 除了“天书”和“地书”,徐炳还创造了“英文方块字”。●乍一看你以为是中文笔画,其实是英文字母。
过去,我们认为只有中国人才会写书法,但徐炳做了另一种尝试。他试图将英语赋予中国文化,所以他创造了新的英语书法。新的英文书法用的是书法的风格,所有的英文单词都用汉字的思维写成“方块字”。我们来看看他的书法作品,和上图对比一下,看能不能看懂他写的是什么。这个词其实就是英文单词“Excellent”。徐炳将每个英文字母变形并重新组合。一般来说,我们写英语不是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而徐炳拓宽了上、下、左、右的维度。新英语书法就像堆积的木头,每个字母都是构成一个整体的积木。
右边的竖排文字是徐炳的签名。
徐炳最著名的“英文方块字”是“为人民的艺术”。这个红黄相间的横幅实际上写着艺术最适合人民。这幅作品于199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徐冰以“新英文书法”的形式书写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
“艺术为人民”曾经是中国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态度,也是徐炳多年来的艺术理念,贯穿其艺术创作生涯。
与此同时,徐炳走在了人们的前面。按照徐炳的说法,“一个艺术家需要一种特殊的方式,用一种非传统的文化观念来表达他的想法。比如我设计的英文方块字的书法。字体看起来像中文,但本质上是英文,与中文无关。我真正的兴趣是通过我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面对这样的新书法,我们现有的知识观念已经不行了,必须找到新的观念支撑点,找到思维认知的原点。”
英文方块字是中西文化巧妙融合的产物。在Best.com,徐炳也建立了新英语书法的课堂体系。很多学校选择用这种当代艺术形式让学生接触另一种文化。这是徐炳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方式。 附言 “创新”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对价值。无论是在科技界还是艺术界,对创新的崇拜很容易让我们忘记自己的初衷。 经历了80年代的西化热潮,90年代中国开始回望自己的文化。大家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模仿西方,很可能只是百特网络对世界的一种不必要的重复。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迫切需要。 创意就像种子发芽。没有原生土,就无法生根。一株无根的植物如何站立?徐炳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新不仅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也给很多人上了一课。 参考:徐炳与天书:一次性解决所有“不解”文/德艺artplus
徐炳:理念与方法,东南亚首次大型回顾展,8月在印尼举办/中国艺术博览会
东西方融合,文化对话:徐炳与当代艺术发展_/张瑶
庄与楚淼悖论下的艺术作品“系统”分析
一部艺术家的思想简史——关于“思想与方法”展苏·
内容由“守望Sowarm”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mangdie.com/post/2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