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旅游过年年味足,过年去哪有年味

聚客2022-05-29  47

“年味儿”如何找?春节假日出游消费大盘点!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2022年春节假期将持续7天,国内游客将达到2.5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891.98亿元,假日市场总体安全稳定有序。

春节假期,走亲访友、城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省内游和跨省游占比分别为78.3%和21.7%。自驾游、亲子游、主题公园游、冰雪游等短途休闲活动。大幅增加。在本地寻找“年味”成为越来越多人过年的选择,“守小院过年”成为一种时尚。北京农村住宿预订火爆,同比2021年增长1.4倍,呈现“一房难求”的趋势。

在冬奥会热潮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虎年春节假期的时尚新潮玩法。春节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有热门周边滑雪、温泉、遗产、研学、美食、酒店等业态。

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春节活动。逢年过节,湖北恩施宣恩县兴隆老街开放,闭关宴、高强度山歌等民俗轮番上阵。特色农产品和土家手工艺品汇聚成一条独特的年货街,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年味。

此外,借助数字技术和智慧旅游建设,云展览、云春晚、云讲座、云演艺等等在各地异彩纷呈。通过景区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和OTA平台,游客可以一站式获取预订、限流、疫情防控、管理服务等信息,实现科学管控、智能限流。

2008年虎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票房已经超过60亿元。

据最新统计,截至大年初六(2月6日)21点16分,虎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票房已突破60亿元。

有面子,有“黎姿”文化消费升级

虎年新春,兼顾“本地过年,返乡团圆”,节日期间各种形式的消费促销活动升级。过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餐饮娱乐,而是延伸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中央电视台记者姜:这里是正在进行的故宫灯展,这是一场专为春节举办的文化盛宴。今年春节没回家。我从这个展览中寻找新年的味道,秘密从我的手部动作开始。

从历史上看,宫灯传递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寄托了国家繁荣昌盛、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经过多年的洗礼,宫灯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的九盏宫灯被精心修复,以多媒体艺术表演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故宫灯会总策划总监张钰锟:过年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味蕾,更是通过多媒体和更多元化的手段,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展示给我们老百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味道。

在故宫这一抹红灯笼之间,古代的很多人,比如故宫守灯人、宫灯修复工匠等。,携带了光影小时空机,穿越到了现在的日子。在他们精彩的表演中,再现了昔日宫灯背后的历史故事,观众在场景中重温宫灯承载的春节文化记忆。

春节期间,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内,还原300多年前老北京共同文化的“挑灯交易街”热闹开业。游客换上服装,品尝北京小吃,观看相声评书。这些小游客干脆坐下来,打开一个考古盲盒,过一把考古发掘的瘾。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及春节文化消费调查》显示,文化体验成为春节假期休闲、刺激消费的主要内容;从消费形态来看,线上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实现了深度融合;从消费支出来看,文化体验有效带动消费,非遗文化、人文风情、市场烟花成为休闲消费的重要选项。

寻找诗歌和遥远的夜经济点亮春节档

沉浸式的表演艺术,精彩的光影秀,夜博物馆,在这个春节假期,人们在夜经济打造的新空房间里寻找诗意和远方。

月光下,锦江岸边三五人……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言,游客登舟赏湖,夜游天府之国。科技、文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晋江的“夜经济”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建在江边的成都十二月博物馆,在这个春节一一亮相,带市民和游客“沉浸”在唐宋时期成都的繁华风光中。

成都市锦江区商务局局长傅友红:我们建了一个全沉浸式的互动商业文化博物馆。利用多媒体互动功能,参观者可以直接与“古人”对话,了解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的历史。

春节假期,各地夜间消费业态创新,夜间消费场景创新不断加强。全国夜间消费达到3790.87亿元,同比增长27.06%,占消费总额的33.71%,比去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夜间经济发展的动能出现了。从业态来看,夜间娱乐、宵夜、夜游、夜购是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同比分别增长19.99%、28.91%、15.87%、28.76%。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代斌: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越来越活跃。晚上6点到10点,我们称之为黄金四小时,有助于晚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发展夜间旅游,兑换空房间的时间。

虎年市场繁荣农村消费开门红

春节期间,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农村消费市场也开门红。

在浙江湖州南浔镇的一个综合市场,一套智能家居系统吸引了前来采购的南浔镇马尧村村民罗云华。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家里有几种会说话、会自己工作的电器。如今,科技类的年货也在村里流行起来。从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到家庭影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两件。

浙江湖州市南浔镇马尧村村民罗云华: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和父母都搬进了新房。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过得越来越好。

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春节期间,在江苏常熟莉姆村的新型合作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们正忙着收获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经过地面清洗、包装等“预处理”后,再被送到莉姆村的曹家桥冷链配送中心,第二天就出现在常熟市区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常熟市民:蔬菜很新鲜,上面有二维码,吃的很有保障。

鲜菜和时令水果在价格和供应上有保障,两个保障的背后是中国供销合作的新型县级商业流通模式,是城乡联动,村企联动。仅在江苏,这种联动模式已经覆盖常熟100多个行政村,在乡镇开设了50多家小店;联合邮政和电信推出了线上微店,线上线下结合,可以配送500多种商品。

江苏新供销社负责人做了一个全进申请:这两年,过年的人多了,我们超市的商品比往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农民也忙,也开心,也有收益,市民的“菜篮子”也得到了保障。

从消费业态看,在商品消费中,节能、智能家电、新兴电子产品等消费逐渐兴起,“大件更新换代”为农村消费注入新活力;在服务上,农村消费结构从商品向多元化服务转型升级,“净菜”、“定制年夜饭”、“自配餐”等预制食品成为新宠。乡村旅游、养生保健、民俗主题游等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农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值班军官:李欢

责任编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84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