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历史的大分层,我直接套用我认同的定义。
封建周期,即商周时期。虽然是商周,但是我们直接从西周开始。为什么从这里开始?认为中国的概念在这两个朝代还没有完全形成,整个文明处于半蒙昧状态,对后世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所以直接从西周开始了解近三千年的历史问题不大。
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这个论点引起了争议。周武王·姬发,周文王的儿子,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这时,的慷慨背景是周。与后来的秦国相比,统一全国的势头太弱,同时又受到科技发展水平低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在当时,中央政府要真正控制地方是不现实的,所以周只能采取分封制,以重新赢得全世界的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封邦建国。
注意,这里的封建和史书上的封建有着巨大的区别,而且在西周之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夏商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更像是猴群中的猴王和其他猴子。只要没有其他猴子能直接挑战孙悟空的地位,他就可以继续宣称自己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并不能真正管理地方政府,只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借用逻辑思维的一个比喻,在夏商时代,我们以为你是老大,顶多偶尔给你带个苹果,借个草稿纸给你。其实你更管不了我。
于是,西周建立的时候,西周的统治者就想改变这种老大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分封的过程中,除了分封土地以外,还对土地上的人赋予他们更高的统治权,他们分封了周氏族人口最稠密和最北部的地区。这个操作大家肯定都知道。毕竟自己人最值得信赖。
与此同时,周朝的统治者还发明了一系列维护其统治的制度,如宗法制、礼法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省长的义务也有所确定。因此,西周开国之初,中央政府就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地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领导关系也较前代有所加强。
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强调,这使得周王和后世的皇帝在权力和地方控制能力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此外,从周朝开始,原本处于模糊状态的天命观逐渐成型。命运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体系,但这个故事体系对于古代包括现代的各个社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过人类监管史或者未来简史的朋友,一定都明白我在说什么。没有虚构的故事,大规模的群体合作就无法进行,今天的宗教、民族等概念也就无法脱离故事体系而存在。
周朝的统治者通过自称命运的继承者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命运观念成为后世的命门。最后,随着周的分封和较为成功的文化传播,早期中国的国家认同逐渐向外扩展。然而,西周尤其是西周初期的皇族秩序虽然还算稳定,但周天子的版本却不行了。
一方面,当周天子要求诸侯为他效力时,他必须从自己的领土上给他分封,这样连续的分封无疑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人口和生产力的增加,诸侯国不断对外开放,国土和实力不断壮大。你,周的皇帝,给我封了一块地。结果在整体人少的时候,我走出边界几十里,连个人影都见不到。谁啊。
而那些姓姬的皇族王子,也会因世代血缘关系的不断疏远而失去对皇族的忠诚,几代之后也不会再相亲相爱。
所以在西周后期,周王室对诸侯的影响力其实是相当低的。所谓的周平东移、西周改东周只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其背后是西周中后期王室和诸侯国实力的明显变化才是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历史是很难跨越式发展的。很多事件背后都有长期的伏笔。看看历史。只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大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