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冠上的“血钻”:传说曾被诅咒,拥有者均会遭到灾祸

日立什么字2022-09-29  21

英国王冠上的“血钻”:传说曾被诅咒,拥有者均会遭到灾祸

英国女王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印度官方及时表示了沉重的哀悼,但实际上在印度民众中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不存在下图这样的场景。

印度,这个被英国统治了两个多世纪的前殖民地,人民对女王之死最强烈的反应竟然是:

英国,赶快把钻石给我吧——因为女王的好意,我已经老得不能要了,但是现在我的面子没了,我得还回去。

然而,在印度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联名要求英国王室归还殖民时期从南亚“偷走”的巨钻的同时,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也声称拥有这颗巨钻,并要求英国交出。

这颗钻石,著名的“光之山”,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钻石。

今天,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都声称是它的主人。在历史上,其实是有据可查的——当年,这座“光之山”被这些国家的几代君主和朝代“杀死”或“打败”。

“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要承担它带来的灾难。只有上帝和一个女人拥有它,他们不会倒霉。”

这就是“光之山”的诅咒。

“光之山”最早的经历只是零星的,一般认为最有可能是在公元1100年至1300年间,在印度次大陆著名的钻石矿——德干的Golconda矿发现的。

相传这颗钻石的原石重达800克拉,发现它的牧民因为不想低价出售,被当地权贵活活打死。

然而不久之后,这个强大的男人被毒蛇咬伤,离奇死亡。从此,他家没落了。

14世纪初,一个珠宝商把它卖给了卡卡提亚国王,印度南部一个地方政府的君主。

要说这个卡卡提亚王朝,也是印度历史上一个神奇的存在。

受人尊敬的印度教卡卡提亚王朝的统治者属于低种姓首陀罗阶级。他们不但没有为自己的低种姓背景感到羞耻,反而深感自豪,这种来自皇室的自豪极大地鼓舞了王国首陀罗阶层的战士们。在他们流传下来的铭文中,他们甚至宣称首陀罗种姓是四个瓦尔纳印度教徒中“最高贵、最纯洁、最勇敢的人群”。

卡卡提亚王朝在冲击“种姓制度”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女性地位。女性官员可以掌管国库,甚至有4名女性曾担任武士家族的族长,继承“英雄”称号,主持水利工程建设,其中大部分沿用至今。

没想到这么繁荣的国家,说塌就塌。

得到钻石后不久,公元1323年,卡卡提亚王朝被北方土耳其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图格鲁克王朝击败。

德里的苏丹军队摧毁了王朝的祠堂,大规模的杀戮和劫掠,这颗耀眼的钻石成为了德里苏丹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的战利品。

穆罕默德找来了国内最好的工匠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将这个“战利品”重新切割,并镶嵌在权杖上,每天带着它去宫廷。

然而,不久之后,北印度发生了七年的干旱和饥荒。但苏丹仍全神贯注于战争,未能及时调集粮食救灾,导致全国叛乱此起彼伏。

最终,穆罕默德在信德(今巴基斯坦信德省)镇压叛军的战斗中被敌人砍死。后来,他的堂兄费鲁兹杀了苏丹的直系继承人,并在德里宣布继位。

苏丹费鲁兹虽然杀了自己的侄子,但他的治国方针温和,被视为贤明的君主。而且,作为一个极其虔诚的穆斯林,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并不太关注钻石。

不幸的是,这个苏丹的儿子不太成功。他死后不久,由于王子们的决裂,苏丹国分裂成几个对立的派系。

从此,德里苏丹国开始由盛转衰,在北方突厥蒙古人帖木儿军的入侵中屡战屡败。

到16世纪初,德里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提被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彻底击败,德里苏丹国结束。

同年,在巴布尔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就这样,在德里呆了200多年后,大钻石再次易主,成为莫卧儿皇帝的“囊中之物”。

但巴布尔多年来忙于南北方的战事,并没有太多关注。

直到第五任莫卧儿皇帝,因痴情而流传后世的沙迦汗出现。

此时,关于钻石的“诅咒”已经流传开来——但任何接近它的人都有不好的结局。

但沙迦汗并不在意这些,他决定用这颗巨型钻石装饰自己的孔雀王座,并将其命名为“光之山”。

在现代人看来,这个孔雀王座是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整体用黄金打造(据说用了1吨多黄金),上面镶嵌着各种珍贵的宝石和一串串珍珠。

孔雀宝座上还有12根柱子支撑的华盖。天蓬上有一只黄金做的孔雀模型。这只孔雀身上镶嵌着巨大的红宝石和蓝宝石,它的眼睛是被精细切割的90克拉钻石,名为“阿莎”。

在王座上,最引人注目的是191克拉的纯色钻石Koh-i-noor和182克拉的粉钻Darya-ye Noor。

法国探险家、法国旅行家让-巴蒂斯特·塔弗尼(Jean-batiste Tavernie)将这个令人惊叹的奢华孔雀王座写进书中后,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孔雀王座”被当年的欧洲人视为“神秘东方国度的巨大财富”的象征,刺激了他们的大航海和殖民开发。

然而,这个蒙蔽了欧洲人眼睛的孔雀王座,在建成后不久就换了主人——沙贾汗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竟是兄妹。最后,第三王子奥朗则布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同父异母),囚禁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沙迦汗。

沙·贾汗被软禁在阿格拉巴卢一个可以看到泰姬陵的房间里,那里埋葬着他心爱的妻子。不允许任何人接触,只允许他的大女儿贾哈那拉偶尔来探望。

失去权力和自由后,沙迦汗面对亡妻的坟墓,又独自生活了5年。1666年,74岁的沙·韩佳死于重病。临终时,他留下遗言:他要求与他心爱的妻子阿治曼·巴努同眠。

在这方面,奥朗则布毫不含糊,遵从了父亲的遗言,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沙·韩佳与阿治曼·巴努一起安葬在泰姬陵中。

虽然奥朗则布的母亲,沙迦汗的爱妻阿治曼·巴努王后是一位美丽的穆斯林,拥有波斯血统,波斯语是帝国官方语言之一,但长期以来,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和波斯的萨法维帝国是死敌。今天的阿富汗是双方的主战场。

沙贾汗和奥朗则布之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

1739年3月,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开国君主纳迪沙阿击败莫卧儿军队,直接率军进入德里。

在此之前,1730年,他将所有阿富汗人赶出了波斯;1730年至1736年,打败入侵波斯的奥斯曼军队;

成就斐然的纳迪沙阿也被称为“波斯之剑”。

纳迪沙赫之所以能打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主动效仿欧洲进行军事改革,编制新的战术战法,从欧洲引进先进的火器。

正因如此,纳迪沙才以区区5万兵力迅速击败了30万人的莫卧儿军队。

就像200多年前德里苏丹国首都被巴布尔的莫卧儿军队攻占时的情况一样,波斯皇帝纳迪沙阿的军队也对德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然而,在纳迪沙阿的手下掠夺了莫卧儿王朝两个世纪积累的财富后,他们撤退了,没有占领德里。

从此,莫卧儿帝国彻底崩溃,皇权再也无法控制和领导地方诸侯。等到英国人渗透进来的时候,它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空空壳。

看看Nadirshah,他打了个大胜仗回来了——他开创的阿夫沙尔王朝,但是他没能挺过他的失败,印度的莫卧儿王朝。

Nadirshah也不含糊,直接把沉甸甸的“孔雀王座”从德里运到了波斯首都马什哈德。

于是,“明山”、“明海”、“沙阿”等珍宝成为波斯王室的私藏。

然而波斯皇帝纳迪沙阿虽然有带兵打仗的本事,却极其残忍,经常杀人,甚至亲手弄瞎了自己的儿子。

1747年夏,纳迪沙阿在一个大帐中被他的朝臣谋杀。

纳迪沙死后,阿夫沙尔王朝随即爆发内斗,分崩离析,他从印度抢来的莫卧儿宝藏也被瓜分。

其中孔雀宝座太重,很多人急着抢。最后在混乱中被砸碎,上面镶嵌了很多珠宝,还被抢走了一个[/k0/]。

其中,较小的“光之海”由下一个有土库曼血统的波斯王朝——柯佳王朝继承,一直流传到现代伊朗的巴列维王朝。

伊朗国王巴列维的第三任妻子,法拉王后王冠中间的粉钻——“光之眼”是由印度孔雀王座上的“光之海”重新切割打磨而成。

“光之山”被纳迪沙的一个孙子获得,后来被迫献给阿富汗普什图王朝——杜兰尼王朝的创始人艾哈迈德·沙·杜兰尼。

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也是一个能打仗的勇猛球员。他曾短暂统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一个覆盖阿富汗、伊朗东部和南亚北部的军事帝国——阿富汗斯坦。

但是,和前面提到的军旅英雄一样,杜兰尼的儿子们也不是省油的灯。

杜兰尼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突然去世了。结果他的25个儿子为了王位被打死,他的一个孙子带着“光之山”偷偷逃到了印度。

为了寻求避难,他把光明之山献给了印度旁遮普(大致相当于巴基斯坦旁遮普+印度旁遮普)的一位锡克教君主——大君兰吉特辛格,拉合尔(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是早期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和歌手,几乎都是锡克教徒)。

在国外流浪了74年,诅咒了伊朗和阿富汗之后,“光之山”再次回到了南亚次大陆。

然后,锡克教徒也很快迎来了厄运。

吉特·辛格死后,这个本土邦的两位继任君主要么被政变废黜,要么被暗杀。政权最终稳定下来后,又迎来了贪婪的英国人。

1849年,英国殖民者强迫拉合尔的土邦君主签署《拉合尔最终条约》,旁遮普直接成为英国殖民地。

次年,据英方记载,“光之山”于1850年7月3日,即东印度公司成立250周年纪念日,正式献给维多利亚女王,作为拉合尔大公苏格萨·辛格自愿送给大英帝国君主的“礼物”。

1852年,维多利亚女王召集顶级团队,要求他们重新切割和抛光钻石,并将其置于她已经覆盖着宝石的皇冠的正中心。

就这样,“光之山”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皇冠的一部分。

女王身上的钻石没有一颗产自英国。除了印度的“光之山”,还有一颗最近被南非央求的“非洲之星”。

然而,此时的“光之山”已经经过多次切割和改造,缩小成了一颗105.60克拉的椭圆形钻石,几乎比之前小了一半。

但即便如此,这个重量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颗巨钻。

如前所述,这颗传说中的钻石的“诅咒”只“克”男人,但不妨碍女人。

有意思的是,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英国男性君主的在位时间都比较短,他们的人生一般都不会很顺利——比如经历过一战二战的,不爱国家之美的。....

今天,英国再次迎来一位罕见的男性君主。....

这颗原产于印度的“光之山”钻石,曾经到了伊朗和阿富汗的王室手中,最后从现在的巴基斯坦被带到了英国。所以,判断英国应该还给哪个国家,真的是一笔糊涂账。

在英国的另一边,它从未被认为会被归还。他们拿出当年英印政府的官方文件,回应说“光之山”是1850年旁遮普统治者自愿送给英国人的“礼物”,既没有被偷走,也没有被强行拿走。....

当然,这份官方文件是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官员自己写的。....

至于所谓的“诅咒”,客观来说不仅仅是巧合~朝代的兴衰自有规律,必然会伴随着杀戮、纷争和厄运…

钻石是在“诅咒”它的主人吗?

这背后,其实充满了人性的贪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308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