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习俗:除夕以祭祀、祈福新年为中心,以辞旧买新、迎新春、祭神祭祖、祈求丰收等活动形式进行。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喜庆,年味十足。中国的过年历史悠久,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习俗,其中有很多流传下来,比如整理年货、掸灰、贴年红、吃团圆饭、守除夕、拜年、舞龙舞狮、祭神祭祖、燃放鞭炮烟花、赶神会、撑船、祈福、庙会、敲锣打鼓等。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因元宵节有捧灯观灯的习俗,民间也俗称“灯节”。元宵节有一系列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赏灯、吃汤圆、猜灯谜和燃放烟花。此外,在许多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打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间表演。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习俗:农历二月初二不仅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神诞生的社交日节日。由于节日重叠,南方部分地区的二月二既有龙抬头的习俗,也有祭社的习俗。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代立春后的第五天)主要用于祭社(土地神),在龙翔的端阳祭龙。
4.社交日:农历二月初二。习俗:在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必须成立社团来祭祀、祈祷或奖励土地神。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习俗:在古代,它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的民间节日。春光明媚,人们走出家门,聚集在水边举行不祥的仪式。上巳节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一起到水边沐浴,称为“赞善”。此后,增加了祭祀宴、曲水和郊外春游。
6.寒食节:清明节前1~2天。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包括禁火和寒食。
7.清明节:公历(公历)4月5日之后。习俗:一是敬祖,慎终追远;二是去郊游,亲近自然。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烤龙舟,端午节,放纸龙等。镇邪抗灾的习俗主要有吊艾叶、泡龙舟、水洗草药、扎五色线等。节日食品主要有粽子和黄武等。
9.中国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拜七姐妹,祈福,求技,坐观牵牛花和织女星,祈福结婚,蓄七夕水。
10.中秋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习俗:祭祀祖先、燃放河灯、祭拜亡魂、焚烧纸锭、祭祀土地等。
一个
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一个
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代有登高祈福、秋访菊花、佩戴山茱萸、祭神祭祖、设宴求寿等民俗。还增加了敬老的内涵,重阳当天设宴,感恩敬老。
一个
3.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习俗:祭祀祖先,包括家族祭祀和坟墓祭祀。
一个
4.冬至:12月22日左右。在中国南方,冬至有祭祖和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一个
5.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这个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
一个
6.休息一年:休息一年,而不仅仅是一天。由于当地的习俗,称为“年关”的日子并不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灶祭等。清朝早中期,灶祭总是在腊月二十四,至少乾隆时期是腊月二十四。
一个
7.除夕:12月29日或30日。打扫衙门,除旧布新衣,装饰灯笼,迎新年祖先回家,奉上年糕,三荤三素,三茶五酒。除夕主要有年夜饭、年夜饭、压岁钱、辞旧迎新、守岁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