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一句话,很多人都搞错了,你理解它的意思了吗?

武松的故事2022-09-27  16

三国里的一句话,很多人都搞错了,你理解它的意思了吗?

公元194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前往曹操的途中,在徐州被乱兵杀死。曹操大怒,领兵攻打徐州。

徐州牧陶谦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他聘请了一名外援。这个人就是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虽然不擅长打仗,但他身边恰好有一个人,就是刘备。不久前,孔融所在的北海市被黄猩军残部包围。刘备领兵救他,所以两个人现在在一起了。

巧合的是,刘备刚刚抵达徐州,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就遭到吕布的伏击,不得不撤退。陶谦知道曹操的撤退是暂时的,他的徐州仍然很危险,所以他邀请刘备留下来。他给了刘备一支四千人的军队,他让刘备驻扎在小沛,使他成为英雄。

不仅如此,陶谦认为刘备很有能力,甚至在临死前把刘备叫到床边,提出要把徐州让给刘备。作为一个英雄,刘备心里不可能不想徐州。没有自己的基础,他是成不了大事的。但是他没有理由接受徐州,而且周围有很多军阀都在想着这块肥肉,所以刘备必须谦虚。

在所有的军阀中,有一个人最让刘备担心,那就是袁术。而一个叫陈群的谋士告诉他,如果他敢接管徐州,袁术一定会出兵攻打。这个陈群不是一般人。他是后来曹魏的开国功臣。他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使曹丕得到士族的认可,从而奠定了曹魏江山。此时的陈群虽然还没有那么出名,但这些话还是让刘备犹豫了。

出生于袁术汝南的袁氏家族,家族四代中有五人曾担任东汉最高的三个官职,因此被称为四三官职,或四五官职。

有了这样的政治基础,袁家可根深蒂固,有很多号称“天下第一”的官员,很多都在辅佐袁术。所以袁术的实力很强。届时,如果刘备出兵讨伐袁术,即使前方不被击败,后方也很可能遭到伏击。

刘备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给徐州许可时说:“元公路四世三公,属海。就在寿春附近,为什么不给国家?”

这时,旁边的孔融说:“这只是坟墓里的一具骷髅。我能说什么呢?”经过孔融和陶谦的反复劝说,刘备终于接受了徐州。

不仅如此,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不止一次出现过。曹操在煮酒的时候,和刘备讨论了谁是天下英雄的话题。刘备说刘表,孙策,袁绍等人,都被曹操否定了。其中刘备还提到袁术,认为他是英雄。曹操也冷笑说:“我早晚要抓到他!”

就这样,“冢中枯骨”成了形容袁术的一个词。

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误解。就连罗贯中自己也没有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或者理解后故意修改。

首先,三国里,曹操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他没有像小说里那样不断试探刘备,让刘备一个个说出英雄的名字,然后一个个否定。事实上,曹操是在一个突发的情况下直接把“答案”告诉刘备的:“今日天下英雄只对君臣耳负责。”

但是,小说中两次提到“冢中之骨”。不知道罗贯中的字是不是很差?毕竟这样的词在同一部小说里出现两次,有点奇怪。

其次,我们知道埋葬的意思是坟墓,“埋葬中的枯骨”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坟墓里的骨头。袁术显然还活着。孔融为什么说袁术是坟墓里的骨头?

你看看《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刘备说袁术要接管徐州之后,孔融的原话是:“袁公路是在担心那些忘了国家和家人的人吗?我不在乎我是不是死了。”仔细分析,确实孔融这句话的结构是完整的,即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观上来说,袁术根本不是一个爱国的人。客观来说。袁术的优点不值得在意。

什么优势?是他家的“四世三公”。

也就是说,孔融在冢中的骨架并不是指袁术本人,而是指他做三公的祖先。这样一来,孔融的话就很好理解了:袁术的祖先是否举行过三公会,几代人是否举行过三公会,对现在都没有影响,那些人现在都是坟墓里的尸骨了。孔融没说袁术是骷髅,从上下文就能得出这个结论。

而《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两句话完美拼接拼成一句话,变成了“袁公路是坟墓里的骷髅,何苦呢!”大概就是因为这句话,后来各种版本的翻译几乎都认为“冢中死骨”这四个字是形容袁术的。

虽然这部小说为了宣扬刘备的正统,修改了很多历史,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修改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138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