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虽然因为疫情而戛然而止,但是上市的新车却没少。所以像往常一样,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抚摸它们。
这份周报的负责人是梅赛德斯-奔驰EQE公司。虽然EQE没有EQS那么神秘,但从市场和购车者的角度来看,它的关注度显然要比EQS高得多。更重要的是,是否可以视为吹响了传统豪华品牌在纯电领域反击的号角?
中期改款宝马3系也在成都车展上市。价格没有悬念,变化才是重要的。一般来说这类产品不会有太多惊喜,那么新3系呢?
明星混动版最大的噱头就是不到10万元的起步价——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款。那么,你需要兴奋吗?
G 01 EM-P相当于之前的PHEV加了新的插电系统——总的来说应该是雷神混动那款。技术肯定更好,但好像气场少了点。在这种组合下,还会用来打酱油吗?
EQE:传统奢侈品的真正逆袭,能成功吗?
上市日期:8月24日
品牌:北京奔驰
指导价:528-58.5万元。
关注度:★★★★★(非常重要的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国内首创,小EQS,半价,蝴蝶结,EVA,750km+续航,6.7S,0.22Cd
虽然EQE的新奇度在EQS之后已经或多或少打了折扣——沿袭燃油车的“娃娃”思路,EQE看起来就像一个小EQS,但EQE的价值绝对不能低估。在某种程度上,它比EQS更重要。原因不仅在于它是奔驰EVA纯级别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还在于它的定位——长得和EQS差不多(比一小),但价格却低了一半。如果说以前的EQS是一面旗帜的话,EQE属于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角色。
这不仅对奔驰很重要,就连“传统豪华品牌”的整个阵营都在看——都说BBA纯电因为油改电卖的不好,现在各方面都是“先锋”的EVA平台产品,如果还卖不出新势力,真的很值得怀疑(传统豪华品牌在纯电领域的战斗力)。
那么,这个EQE的战力如何呢?从成都车展上受到的关注来看,至少最初的感觉是“挺靠谱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转化为销售额。在这里,卡叔也结合市场现状,对产品力做一个小梳理。
首先,设计风格。说实话,EQE在这方面并不是很“硬气”。原因是奔驰从EQS开始就采用了“极致纯电”的设计理念。
什么是「极纯电」?也就是设计要尽可能遵循纯电的特性。比如明明是轿车,却设计成近乎单舱——a柱往前挪到极致,“鼻子”尽量短,尾部几乎消失。因此,车身的整个侧面呈弓形或月牙形。
显然,这与传统豪华车的“长鼻子”和后排驾驶座的设计大相径庭。而且在燃油车领域,这种设计多为注重空之间扩展的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如威驰、卡罗拉)所采用。所以,如果只看图片,EQE乃至EQS给人的感觉是缺乏豪车特有的灵气——当然,这也仅限于看图片。当你真正实地看实车的时候,它的车长将近5米,轴距长达3.12米,平心而论,各种价值不低的细节设计,实际效果还不错。
奔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原因很简单——符合纯电的各种特性。比如电机的尺寸,完全不需要所谓的“发动机舱”,也不用担心发动机传动的震动和噪音控制。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仅有利于空的扩展,关键是将风阻降到最低(风阻系数0.22Cd)。但是,这对于目前的纯电动汽车来说至关重要。
与这一理念相对应的是,EQE和EQS一样,并不像新生力量那样标榜自己的表现。EQE甚至更夸张。这款上市的全系两驱,加速“只有”6.7秒——对应50万+的价格。在纯电动阵营,这真的有点“不可能”。
但是,我们知道纯电并不难提升性能。奔驰此举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续航——它认为这是目前纯电动车型最大的痛点。所以,EQE不仅有752km的标准续航里程,而且根据奔驰官方公布的数据,这个数据的“水分”很低——至少,从EQS的表现来看,奔驰极有可能不是在吹牛。
看得出来卡叔对奔驰理念的认可,但是卡叔也有吐槽的地方,就是内饰。不是不好看,我也从不怀疑它的工艺质感。但是,有了EQS的玻璃大屏,抢眼又充满卖点,为什么还要用EQE上的普通竖屏(而且分辨率降低了)?
大家一直都知道卡叔的观点:说到50万+的价格区间,没必要在屏幕层面“斤斤计较”——与其设计多种方案,不如像李想说的那样标准。这样可以摊薄成本,业主也可以充分享受,多赢。在卡叔看来,EQE的这种布局还是受到了传统燃油车产品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级别和定价车型都要刻意区分,分为三六个档次 hellip hellip
最后横向比较一下。毫无疑问,EQE的核心竞争产品是“无”。大家提到最多的,自然是蔚来的ET7。但其实除了价格(重叠区间),其他方面没有太多可比性。EQE是奔驰和EVA的光环,是它的设计理念,而ET7是单品爆款和高组合的模式。无论是四驱、加速、空空气悬挂、智能配置、芯片计算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碾压”的优势。甚至在一些传统的豪华装备领域,ET7更胜一筹(比如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不像EQE,即使顶配也只有一个前排座椅加热,即使选配也只有前排座椅通风和后排座椅加热,仅此而已)。
其实这也可以算是EQE的一个槽点——配置策略还是有点“老套”,和现在流行的“新玩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么,EQE能成功反击吗?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明星混动版:不到10万的混动SUV,有必要激动吗?
上市日期:8月25日
品牌:五菱
指导价:9.98-10.98万元。
关注度:★★★(更重要的新机型)
关键词:9.98万,单速DHT,大功率放电电池,大功率电机,1.8度电池,差价2万,5.7L/100kM
五菱总能创造出各种“不可能”。比如这次上市的星星混动版,作为一款混动紧凑型SUV,起步不到10万元——乍一看,真的很“刺激”。
但是,如果你冷静看待,你会发现一切都很正常。因为Star本身就是一款以低价著称的车型,所以它的起步价只有6.98万元。
即使结合配置,明星混动版的入门车型大致对应明星1.5T CVT明星山地版(配置略高但有限)。所以混动版和1.5T版的差价在2万元左右。这个差价实际上甚至略高于“行业标准”。别忘了,星星是10万元以下的车,2万元的差价其实是20万元车的两倍。
所以,你是不是又觉得“无聊”了?不完全是。
首先,它是目前10万元以下唯一能买到的混动车。
其次,它的混动系统确实不错。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乍一看功率并不大,只有一个挡位,使得它的最高时速只有145km/h,但它的“三电”装备也不弱。电机功率扭矩为130 kW /320 Nm。配备的电池也是1.8 kWh的大功率放电电池,支持最大100 kW的放电功率。这个数值高不高,跟RAV4房融双擎比就知道了。
所以虽然没有插电,但明星混动版的电驱性能应该不弱。这也意味着它在城市中行驶时会有很好的表现。这应该是燃油版的明星无法比拟的。但其公布的5.7L的WLTC综合油耗数据相当一般,其混动系统确实是首次亮相,实际表现有待观察。
无论如何,明星混动版降低了混动的门槛,为10万元预算的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于混动的普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应该是值得肯定的。至于销量——明星燃油版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我们也希望它的混动版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新宝马3系:皇冠改革只是锦上添花吗?
上市日期:8月26日
品牌:华晨宝马
指导价:299-39.99万元。
关注度:★★★★(非常重要的中期改款新车)
关键词:畅销3系,中期改款,新家族设计,悬浮式大横屏,12.3+14.9寸,iDrive8.0
作为中国市场最成功的一代3系,虽然上市时有一些争议,但第七代宝马3系自2019年年中上市以来,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能力——从之前(BBA)的垫底一跃成为销量榜榜首。而且2021年和两个老对手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基本秉承了宝马的精髓,开始注重舒适性和精致内饰是这一代3系成功的主要原因。
时隔三年,这一代3系确实该换钱了。尤其是新一代C级的强大竞争力,至少从销量数据来看,2022年宝马3系的领先优势不再那么明显。所以虽然只是改款,但是新3系的受关注度还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惯例”,这类产品中期是不可能改的。一方面,车辆设计之初,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改变的地方并不多。另一方面,如果大的改变也意味着对原始设计的否定,那么在“BBA”品牌中这通常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之前的3系那么成功。
不过,也不要太失望。新3系带来的惊喜还是有的。除了更加运动的中网,大灯的造型也有所变化。
虽然内饰已经不再新鲜(这个屏幕组合从iX开始,很多宝马都有配备),但是对于想买3系的人来说,幸福感应该还是满满的。12.3寸+14.9寸悬浮式大横屏对应iDrive 8.0——终于与时俱进了。再加上小挡把带来的挡位区新布局(虽然可能还是会有N多人错过“鸡腿”),新3系车带给人的是一种新鲜感,或者说是科技感。
至于其他方面,不要指望有太大的变化。动力总成自然还是B48 2.0T,搭配8AT变速器。
配置层面上,除了新车和机器系统,其他方面变化不大。反而价格微涨了3000元——虽然无伤大雅,但卡叔想问:何苦呢?
毫无悬念,除了新3系除了不“增量不加价”之外,没有任何槽点。特别是室内装修的更新,对竞争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只是面对新一代C级,2021年改款3系能否延续领先地位还有待观察。
G 01 EM-P:雷神混福,这次不打酱油了?
指导价:19.98-22.78万元。
关注度:★★★(重要的PHEV新车)
关键词:3速DHT,大功率电机,新一代插电混动,饲料油耗5.07L,70kM纯电续航。
PHEV版G 01上市已久,但从销量来看,感觉像“打酱油”。原因也很正常——老款LINK 01PHEV还是用了一种很传统的插电技术。也就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机,加上电池。有什么区别?一个是电机性能很弱,需要发动机频繁参与驱动。驾驶体验和燃油车差别不大。另一个是喂食状态下油耗不会太低,没有“混动”存在感。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了DM-i,人们对新一代插电式混动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自然,对传统的PHEV就更没兴趣了。
LEACK 01 EM-P仍然可以被视为LEACK 01的PHEV版,只是它采用了新一代的混合动力系统,并配备了3小时DHT变速器。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很容易想到——是吉利的“雷神混动”系统。
新系统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电机大了很多,功率扭矩100 kW /320 Nm,远超老款的60 kW /160 Nm。当然,由于整个系统已经完全改变,区别不仅限于电机。这样一来,大概率日常驾驶的性能更接近EV,供电油耗也会有所提升。
相比老款,新电池没有变化,所以纯电续航里程依然只有70公里。从主流PHEV的配置来看,很正常,但对于20万元的车型来说,似乎有点少。
在价比层面,纵比确实有所提升。直视起步价提高了100元,但新配置高了很多——L2智能驾驶辅助、透明底盘、陡坡缓降、电动后备箱、自动防炫目后视镜等已经加入,车载系统也升级了,8155芯片也支持OTA hellip hellip
但相比横比,LINK 01 EM-P依然没有明显优势。诚然,LINK 01的价格远高于宋PLUS、等。如果我们只谈论燃油车,但谈到新一代PHEV,它的溢价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大(没有沃尔沃动力的光环)。其实相比同配置的宋加DM-i和DHT的预售价,LINK 01 EM-P还是贵了2万元左右。
所以总体来说,LINK 01 EM-P不再打酱油,卖的比老款好应该没有悬念。至于想卖“热”,恐怕就更不可能了。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