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世界上唯一的匈奴首都——通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放,吸引了众多历史和考古爱好者的目光。然而,在网络上,很久以来就有一个热门话题——最后一批西迁的匈奴人究竟去了哪里?他们真的在几百年后横扫罗马帝国,成为“上帝的洪水猛兽”吗?如果没有,他们有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1.为什么匈奴人不一定等于匈奴人?
要说最后一批匈奴人的去向,首先要简单回顾一下公元前2世纪惊心动魄的中匈战争。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策划的马邑阴谋失败,汉匈立即转为直接敌对,汉匈战争正式开始。公元前129年至公元前119年,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汉军在正面战场取得了对匈奴的辉煌胜利。终于在公元前71年,汉朝与西域大国乌孙结盟,击破匈奴,彻底切断了他们对西域的控制,匈奴的衰落不可逆转。公元91年,东汉大将窦宪深入汉室浩瀚无垠,把石头取了下来。分裂后,北匈奴被彻底打败,残余势力开始西进。
那么,最后一批匈奴人西迁后去了哪里?史学界一直有很多争议。流传最广的一种观点是“匈奴人和匈奴人是一族”,即公元4世纪突然出现在东欧草原上并对罗马帝国造成巨大打击的匈奴人,其实是匈奴人的后裔。这种说法首先由法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德·吉涅斯阐述,后来得到德国历史学家夏德等人的支持。清末被任命为德、奥、俄、荷四国特使的内阁学士洪钧得知这一观点,并在他的《元史译本注释》中采用,被急需证明自己的清末民国学者广泛采用。
但在今天,“匈奴人和匈牙利人是一个种族”几乎站不住脚。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两种社会形态差异很大。据《史记》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匈奴就有了由十进制法律组成的金字塔形统治结构,确立了征收劳役和赋税的方法,已经确立了国家形态。公元4世纪出现的匈奴,没有聚落和固定的房屋,没有农耕,没有建立的军事组织,甚至用原始削尖的骨头制作箭。即使北匈奴的社会形态在迁徙过程中退化了,也远没有退化到这个地步。
其次,两种风俗有显著的不同。比如《史记》强调匈奴“强、贱、弱”。但罗马作家普里斯库斯见到匈牙利国王阿提拉后,形容其“身材矮小,胸阔头大”;他的眼睛很小,胡子稀疏,灰白散乱...“很难相信这是匈奴人选出的‘贵强贱老弱’的领袖。
但严谨的学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匈奴与匈奴的关系。西迁的后期匈奴人确实有可能继续加入塞尔维亚族、斯基台族、伊朗族等新的民族,导致他们的主体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民族最终演变为匈奴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匈奴人的社会观和匈奴人的社会观是如此的不同,即使同源,也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匈奴人很可能和匈奴人没有直接关系,那么最后一个西迁的匈奴人最后去了哪里?
2、3世纪,罗马和波斯处于顶峰,最后的匈奴人实际上也参与其中。
让我们把时间拨到公元350年。此时的罗马帝国刚刚度过“第三世纪危机”,国力不再极度繁荣,但仍是地中海的霸主。在西亚,萨桑波斯已经崛起了一百多年,正在逐渐向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进军。自公元337年起,罗马和波斯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罗马历史学家马塞利·努斯(Maceri Nus)参与了这场与皇帝的战争,作为亲历者,他在《Res Gestae》一书中留下了这段历史的可靠记录。
Maceri Nuss记载,公元350年,正在进攻罗马的波斯国王沙普尔二世突然离开美索不达米亚前线,只留下他的大臣们与罗马进行和谈。沙普尔二世急忙赶回,前往波斯东北边境与几个游牧民族作战,“其中最强大的是希奥尼的奇奥尼泰族”。经过八年的努力,沙普尔二世终于制服了这些游牧民族,并说服他们帮助自己对抗罗马人。
32年至363年罗马-波斯战争地图
如果以“匈奴人不等于匈奴人”为前提,上述记载中的希奥尼泰人很可能是最后一批西迁的匈奴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史书。据《魏书》记载,西迁的匈奴在公元4世纪中叶征服了粟特人(大致包括整个乌兹别克斯坦和当时是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哈萨克斯坦西南):“先是匈奴杀了他们的国王,有了自己的国家,王浑尼是第三代。.......高宗初(北魏高宗,公元452年即位)国王彻斯特派使者将其赎回,并要求上书。自那以后,没有向朝鲜提出任何提议。”希奥尼的泰国人同时活跃在河流地区,他们的民族语音和社会习俗以及战斗习惯与匈奴相似。这种程度的巧合绝非偶然,希奥尼的泰国人很可能是最后一批向西迁移的匈奴人。
那么,在希奥尼的泰国人最终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涉及到中亚很多游牧民族。一种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希奥尼的泰国人是曾经统治印度西北部的希多罗人。然而,从各方的观点来看,在希奥尼的泰国人更有可能是打败了希多罗人并在中亚建立了一个前帝国的彝族人。公元6世纪,达赖帝国在萨桑波斯和新兴突厥人的进攻下崩溃,达赖人或西迁,或融入当地,逐渐难以辨认。也许这就是西迁的匈奴最后的结局。
3.最后的匈奴人在与罗马的战斗中实际表现如何?
然而,即使匈奴与匈奴没有直接关系,罗马仍然与严重的匈奴作战。那么,在与罗马的战争中,希奥尼的泰国人表现如何?沙普尔二世在获得希奥尼泰国民众的支持后,决定借助骑兵优势,通过北线进攻叙利亚等富庶省份。
然而,希奥尼亲王泰却不幸战死在阿密达要塞下,愤怒的希奥尼泰展开了猛烈的围攻。当时在城中的马塞利·努斯写道:“攻城时,城内全是密集的骑兵,一望无际。”然而,游牧骑兵显然不擅长攻击要塞,希奥尼泰国人的弓箭也很难与罗马人的机械武器相抗衡。此外,罗马人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场战斗以泰国人在希奥尼的惨败而告终。后来经过两个半月的围攻,波斯军攻占了阿弥陀佛要塞,这也导致了他们奇袭的失败。
可见,有限的史料并没有在实地描述希奥尼泰人的风貌,唯一详细的例子就是游牧民族最不擅长的攻城战。在擅长防御工事和装备的罗马人面前,希奥尼的泰国人遭遇惨败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即使是接纳逃亡汉人并初步掌握攻城技术的匈奴帝国,也鲜有正面突破汉朝边境郡县的例子,往往只是劫掠乡村或攻破单一烽火或城池屏障。经过200多年的西迁,刚刚在河流地区站稳脚跟的希奥尼的泰国人,不可能指望在围攻中打败罗马人。
石军说
内亚草原历来是骑马游牧民族的大熔炉,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骑马游牧民族的民族迁徙往往采取台球驱逐和雪球吞并的形式。前者只是为了驱逐敌对民族,占领他们留下的肥沃土地。后者不断吞噬和吞并敌对的族群,在其迁徙过程中扩大其影响力。匈奴西迁无疑属于滚雪球式吞并。在这个持续数百年的过程中,最后的匈奴人发挥了惊人的毅力。他们从漠北草原转战西域,最后定居在河中央,但很快被卷入罗马和波斯的战争。即使匈奴西迁=希奥尼泰=达达建立,族群最迟在6世纪就已经解体,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这就是草原勇士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