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丨永安: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苗族蛊术2022-09-27  22

闽人智慧丨永安: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永安,中国三大抗日文化中心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在此发布

东南半文化人物

聚集在这里。

这里,一块砖一块砖,一张纸一张纸。

见证了伟大。

永安翠园。罗·

这里也发生过。

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今天,在这胜利的一天

我们一起追求。

抗战文化城——永安的历史足迹

用笔做武器

1934年7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在永安发表。

当时北上抗日的宣言是“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率先举旗坚决抗日,激起了百万工农抗日的热情。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永安市史志办供图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从福州迁至永安,作为战时首都长达7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

近40个省级政府部门在永安工作,这里聚集了一批中共党员、文化名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革命文物和经典故事。

当年省政府所在地。涂勇人民政府网站

现在,在永安市曹苑镇下河村(原夏杰村),仅存的四位90多岁的老人回忆起80多年前村里的往事,记忆犹新。

老人们说,当年村子里来了一些拿着稿纸的人,河边的一栋房子里总会听到印刷机的吱嘎声,夜里还在响。

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老人还不知道,是改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为了躲避村里的日军轰炸而搬家的。对于战时移居永安的数万人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黄祠堂。图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公室、永安市乡村振兴办公室

省城永安的运动聚集了人气,也让永安成为日军轰炸的重点。即使生活在闽中内陆深处,永安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曾被日军飞机轰炸过19次,其中1943年11月4日的轰炸最为严重。

抗战时期,永安与全国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大量抗日刊物云集永安,为全国发声。基于永安城的现实条件,加上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陈毅、刘较为开明的政治主张,配合抗日救亡的宣传,产生了大量的报刊社。

永安抗战文物群。涂勇人民政府网站

1938年6月初,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李烈文到达永安,加入永安抗日战争的洪流,任改良出版社社长兼编辑部主任,并任福建省政府参事。他主持出版社,先后创办《改良》、《现代文艺》、《现代青年》、《现代儿童》月刊,以及《战时人物》、《战时木刻画报》。还出版《改良图书馆》、《现代文艺丛书》、《世界大思想家丛书》、《世界名著翻译丛书》等极富远见的丛书。一方面积极宣传抗战,一方面积极传播新思想。

改良出版社旧址现已建成“抗战文化出版纪念园”。魏兴谷

1940年夏,中共东南局文化文学委员会主任邵全林和作家秦歌被敌人通缉。他们来到永安,得到了李烈文的赞助。他们得到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毅的允许,留在改良出版社工作。他们也住在夏格村。

邵荃麟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现代文艺》、《现代青年》、《改良》、《抗战戏剧》等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了《麒麟村》四幕剧等作品,宣传抗日,反对投降。1938年8月16日,邵全林的小说《客》发表在《改良》第一卷第九、十期。

永安出版的抗战刊物。图远福建档案馆

永安博物馆通过各种方式收藏了数百册现代文艺作品,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从全国各地收集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是在永安和福建收集的。当时在永安读书的学生很多,有买现代文艺的,抗战胜利后带回来的。永安博物馆在其后人手中得到这些出版物,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战时永安有大小出版社近42家,新闻通讯社4家,印刷厂19家,发行社16家,印刷发行报纸12种,期刊120多种,出版丛书、丛书、专著800多种。

红色音符

永安之夜

“燕溪,缓缓流淌,永安城外已经很秋了。如月钩,多少心事钩心头,潮起潮落,我独舟渡江……”

熟悉的旋律,动人的歌声,一首抗战时期写的《永安之夜》,把人们带入了多年前的永安。

抗日战争时期,永安的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迁至省会永安后,永安中学、音乐学院(后改为州)、师范学校、农学院等一批中高等教育机构相继成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热情的青年在此求学。

福建国立音乐学院师生合影(1944年11月,永安稷山)。涂三明日报

其中,国立福建音乐学院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福建省立音乐学院1940年创建于永安鸡山,1942年升格为国立福建音乐学院,成为民国时期中国仅有的三所最高学府之一。1950年,学校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当时我们的校友在艰难的环境下创作了一大批像《永安之夜》这样高人气的抗日救亡歌曲。他们还利用寒暑假巡回演出,举办百余场音乐会,传播音乐文化,进行抗日宣传,为抗日活动筹款等。,走遍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

1943年,福建音乐学院国家表演队龙岩巡回演出。永安博物馆供图

乐凯峰是永安三中的音乐老师。2013年,他拜访了福州、厦门、北京的多位校友。“这些校友遍布全国,大部分都老了。遇到他们不容易。”乐凯峰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每一位校友,只要听说他是永安人,“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我们总会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

"国立福建音乐学院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乐凯丰告诉记者,三位音乐老师获得了华语乐坛最高奖金钟奖,而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创作者陈其钢就是音乐学院校友的后代。

除了音乐,抗战时期永安的戏剧活动也很活跃,尤其是在戏剧运动空的盛况之前。有话剧团、剧评团、歌剧团等10多个剧种。他除了定期在永安举行公演、联演外,还经常配合抗战形势,深入战场、农村宣传演出,足迹遍布闽台。

保护继承

岁月的烽火烙下了时代的烙印。红色抗战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精神财富。1999年5月,永安市鸡山村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翠园、上心厝、蔡排厝等12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排错,上心错。罗·

永安市高度重视抗战文化品牌建设,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并重,让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园项目激活红色资源,加快项目建设。

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园项目核心区位于颜夕街鸡山村,路虎揽胜书院大门左侧,几栋居民楼已被翻建。眼前新整平的方形白色围栏上贴满了五线谱,正前方是国立福建音乐学院历史博物馆。

推开校史馆的大门,照片、实物、感人的故事,让战争年代流淌的激昂旋律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

目前,国立福建音乐学院的右翼已经重建,“连村轩”等一批音乐学院师生当年学习生活的旧址已经开始恢复。

福建国立音乐学院。罗·

国立音乐学院旧址、上吉山土包、上吉山沿河慢道等项目是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园的阶段性成果。

吉土包

沿河景观

罗·

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传承,稷山红色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

抗战的硝烟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却是一张张“燃烧”的字条。在永安这片土地上,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

吉山的新面貌。罗·

现在

抗战文化

逐渐成为永安的特色名片。

让永安成为

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

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来源:任敏智慧编辑部

编辑:涂红、林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079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