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繁华的市中心有一个开放式的公园——静安雕塑公园,每个角落都摆放着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也是闹市区不可多得的地方,很适合年轻人拍照打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公园里,有一座看似普通的石库门老宅,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郊县武装争取农民的指挥部之一——中共松浦特委。
蒲之战特别机关遗址陈列馆
松浦特委旧址为旧石库门建筑,砖木结构,有客堂和厢房。建筑南、北、西外墙为红砖清水墙,东外墙为青砖清水墙。门头上的造型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
2009年,经过规划部门和多位专家的讨论,松浦特委旧址整体搬迁——建筑加高50cm后,从山海关路387弄5号迁至山海关路339号,之后进行修缮和再开发。在保护其历史价值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展示和办公功能。这座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87年11月被评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
一走进展厅的大门,我就看到一块匾,上面写着“郑德小学”。为什么一个专门的机构挂着“郑德小学”的牌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到处屠杀共产党员,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为领导沪郊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9月,中共松浦特委成立,杭果任书记,陈云任组织部长,林俊任宣传部长,阎圃、顾贵龙为委员。如何在敌人眼皮底下进行革命斗争,成为松浦特委负责人面临的首要考验。于是,为了迷惑敌人,他们决定开办一所小学,并在郑德小学的校舍里设立了一个秘密办公室。
这所小学涵盖了反动派通缉的党和同志的许多秘密工作,有时还作为开会的场所。后楼和厨头作为来上海避难或有其他任务的同志的临时住处。厨房里也进行了场景还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石库门建筑的特点。
松浦特委成立后,在领导人杭国仁、陈云、刘晓的领导下,先后在当时的丰县庄行镇和金山县新街镇发动了两次农民起义。这两次武装斗争给了地主以有力的打击,也给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暴动发生后,除部分主要领导人撤至上海外,许多成员留在当地坚持斗争,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留下了革命火种。
中共松浦特委培养和创建了一批骨干农民运动。在后来的革命岁月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而另一些人则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英勇的牺牲。松浦特委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它的光辉历程启迪着后人,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到处都是红色标记
是永不熄灭的革命精神。
这是一种鼓舞人心的战斗力量。
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行万里路,不忘从哪里来。
思远,不要忘记你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