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双赢之战
回环北资料图
五代时,石敬瑭(五代十国时期的后金开国皇帝)为了获得契丹的军事援助,将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部)割让给契丹人。后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敬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契丹开始了对十六州的正式统治。久而久之,契丹占领中原的野心逐渐膨胀。
北宋建国后的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和赵光义、宋太宗曾确定通过北伐收复岩云地区的进攻战略。但在唐太宗时期对辽作战多年无果后,放弃了北伐的主动权,转而实行全方位防御的部署。
九九年,萧太后萧绰,辽朝摄政王。她励精图治,实行各项改革,提高了辽国的综合实力,辽国问鼎中原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6年至1003年,辽军多次南下攻打宋朝,攻占城池,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河北等地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建德元年(1004年),廖、倾全国之力南下攻打宋朝。辽军势如破竹,把宋军丢到了睢城(今河北省徐水县)和王度(今河北省望都县),攻打颍州(今河北省河间市),占领了周琦(今河北省安国市)。有一段时间,三路大军正在向北宋重镇乾州(河南濮阳市)推进。
此时,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战与退的争论。宰相寇准据理力争,力劝真宗起用她亲征,提出了著名的《论汤原事》。真宗接受了寇准的建议,率军增援陕州。
老将李纪龙率先向东,将前军引至娄州。他借助娄州将黄河一分为二的地理优势,在城北修筑军事工程加强防御,并派驻重兵以待。
同年11月20日,宋真宗离开开封,前往陕州投标。当宗大军还在紧急援助的路上时,辽军采取了“绕强镇,攻弱区”的策略,一路横扫,部队战线几乎与娄周平起平坐。
益州之战资料图
11月22日,两军战局迎来转折。辽将军萧挞凛在进攻中被北宋士兵用弩射死。失去大将的辽军,惊慌失措,动摇败退。
11月26日,宋真宗抵达唐周,定居在这座北方城市。真宗的到来使宋军的士气更加高涨,宋军趁机再次击破辽军。
此时,辽军的前进受到了宋军的阻挠,后面还有宋军。双方在唐周边境僵持不下,难分胜负。
禅院联盟资料图
面对这种情况,两国的统治集团想出了和谈的主意。
辽和盛宗都想体面地撤军,攫取必要的经济利益。宋真宗不仅意识到北方边防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而且缺乏与辽军进行决战和持久战的信心,因此也希望抓住机会进行和谈。
十二月,派使臣与辽签订同盟。盟约规定:双方约定宋、辽为兄弟国家;辽以白沟河为界;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十万两银子、二十万匹丝绸,运抵雄州;在双方边境设立集市,开展互市贸易。
至此,唐周之战以双方签订汤原之盟而告终。
廖氏居图资料图
单源同盟的缔结,使宋辽国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关系,为黄河流域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和平时期。在随后的百年和平交往中,两个民族实现了文化上的相互学习、经济上的交流、协调发展和逐渐融合,使自唐末以来饱受战乱之苦的黄河流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后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主播郑(见习)
审计陈瑞
制片人范子怡
统筹罗邓
文案兼总编辑郑(见习)邓
艺术设计杨桦·赵墨
音频张玉凤
校对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