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君51从车之网拿到了2022年3月国内汽车投诉排行榜。3月份,该网站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10436件,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截至今年1-3月,累计投诉量达28737件,较去年同期上升36.8%。
以下是车之网公布的3月份投诉量前30的车型名单:
为什么3月份投诉量激增?君简单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方面,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将刺激广大车主更加积极地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由于近期国内外动荡,车企在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普遍存在短板。
华晨宝马,成绩“耀眼”
通过这份投诉名单,华晨宝马品牌首先引起了51人的关注。投诉量前十的车型中,有三款来自华晨宝马,分别是宝马5系、宝马X3和宝马3系。都是华晨宝马的热销车型。
在投诉清单上,比较典型的投诉有“宣传不符”、“烧机油”、“发动机/机油泄漏”。这些都是宝马典型的通病。首先是“与宣传不符”,最近闹得沸沸扬扬。
近日,300多名宝马车主发表联合声明,称他们为5系、6系GT、X3等车型购买的车、机系统不具备车主手册中描述的远程升级(OTA)和语音控制功能。宝马官方并没有给车主正面反馈,只是含糊回应车主。
宝马车型在网上的功能缺失是因为芯片不足。但据51君了解,涉案车辆大多集中在20-21款,并非芯片缺货期间生产。这也印证了宝马“欺骗”消费者的事实。
此外,烧油、漏油等问题对宝马来说是不常见的产品问题。但有意思的是,宝马刚推出B48系列发动机的时候(宝马3系、5系、7系、X3、X5等车型都在用),在媒体上大肆宣传解决困扰品牌多年的烧机油、漏油等问题。
然而,面对如今大量的投诉,宝马这块依靠媒体粉饰太平的遮羞布终究无法掩盖其产品的缺陷。
合资企业神话的破灭
根据车之网提供的投诉榜单,合资品牌的投诉数量和比例远高于自主品牌,前10名榜单中有7席是合资品牌。除了宝马,还有很多消费者口碑不错的品牌,比如丰田,大众。
为什么合资品牌的投诉比例远高于自主品牌?很多人觉得合资品牌多,产量大,销量大,抱怨多也是情理之中。但根据51君2022年1-2月的销量数据,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4.8%,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
消除销量和投诉量的关系后,我们再根据投诉情况分析合资品牌存在的问题。
广汽雷凌和一汽丰田卡罗拉被投诉的主要原因是“变速箱顿挫”和“变速箱异响”。类似的问题可以说是日系品牌的通病。另一日系品牌东风日产也有轩逸、逍客等多款车型变速箱投诉。很多投诉都源于CVT变速箱。
其实在2021年,君51就已经分析过丰田的问题了。简单来说,CVT的天然结构使其无法承受大扭矩。如果车主有大油门的驾驶习惯,很容易导致传动带打滑,变速箱磨损,从而导致顿挫、异响等问题。
日系车偏爱CVT变速箱的原因很简单,成本低。一方面,CVT变速箱本身制造成本低;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使用,产品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也变得很低。低成本意味着高利润,所以大部分日系厂商更青睐CVT变速箱。
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除了一般的使用体验,CVT变速箱的使用寿命要比at和DCT变速箱短很多。一般6万公里左右应该考虑保养。所以在听销售会有多靠谱的时候不要忽略这些问题。
在文章之前仔细看过投诉清单的读者,相信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合资品牌在机械层面有那么多投诉,而自主品牌在软件和服务层面有那么多投诉?
有迹可循。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汽车四化”,这与全球“碳中和”的趋势不谋而合。此后,全球各大厂商在燃油车的研发上都按下了慢键。以大众MQB平台和EA888系列发动机为例,两者都已经应用多年。
技术研发的中止,意味着新技术的诞生减少,配套生产水平停滞。不然为什么广汽丰田拥有TNGA架构这么先进的技术却抱怨不断?原因是其在广州的四大工厂大多具有“时代感”。老旧的生产线自然很难生产出符合需求的新车。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近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无论是从外观设计还是内部三件套技术,以及新兴的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同时,全球大量先进工厂的应用,正在帮助自主品牌汽车越走越好。
4月初,比亚迪公布了3月份的品牌销量,10多万辆的销量足以匹敌大部分合资品牌。同时,比亚迪也成为全球第一家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这也是自主品牌发展的缩影,它将坚定不移地朝着越来越强的道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