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琮英:与任弼时生死与共的“无名英雄”

冬至是什么时候2022-09-27  17

陈琮英:与任弼时生死与共的“无名英雄”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2017年第6期,作者姚显灵

陈琮英,原名陈松,1902年生于湖南。1904年,在湖南湘阴县唐家桥,诞生了一个影响她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她未来的丈夫任。

任的父亲任振声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陈感情深厚,但他们一直没有孩子。陈直到老了才能和丈夫携手。临终前,她与丈夫约定,任、陈的后代必须复婚。因此,任生来就与陈的堂弟决定“早婚”。1914年,12岁的被送到任家做童养媳。任家里又多了一口人,日子更不好过了。当时,在长沙第一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书的任决定退学,以减轻家庭负担。为了让任能继续上学,12岁的去了长沙北门外的一家织袜厂当童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影响了发育中的陈琮英,使她变得极其瘦弱,但也锻炼了她坚毅的性格。1920年,16岁的任带着两双织的袜子去苏联留学。临行前,他告诉陈琮英,他必须学习文化。

任离开后,进入长沙工读学校,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文化。四年后,任完成了在莫斯科的学业,带着振兴国家、解放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回到中国。他先去上海大学教俄语,后任共青团江浙皖区委委员,并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组织部长,后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领导和组织了五卅运动。

1926年,经组织批准,任带着未婚妻从长沙来到上海。一方面方便掩护,另一方面他有助手。就这样,24岁的结束了她12年的织袜生涯,随后来接她,与来此6年的任重逢。这是任去苏联留学后的第一次团聚。陈琮英也真诚地支持任选择的道路。不久,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任的影响下,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该组织做秘密运输和油印文件。

1926年3月,任和在上海结婚。

1928年,任赴皖视察工作时不幸被捕。无论敌人如何拷打审问,他都坚称自己是长沙的“魏伦纸村”来收账的。党中央接到消息后,迅速展开救援。由于“伟伦纸村”的老板是陈琮英的亲戚,周恩来安排陈琮英立即从上海赶赴长沙“伟伦纸村”,准备应付敌人可能的盘问和调查。

当时,和任的女儿还在襁褓中,为了抢救丈夫,带着年幼的孩子连夜赶到长沙。那天所有去长沙的票都卖完了,着急的陈琮英抱着小女孩爬上了一辆开往长沙的煤车。当她到达长沙时,她立即找到任(任的叔叔)和他的远房妹夫何伟道,他们通知了她,并讨论营救她丈夫的方法。当时,任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经过分析和请示党组织,他们决定走司法程序。通过陈琮英律师的妹夫何伟道的社会关系,他们先把案子从警备司令部转到了安庆法院。接着,陈琮英和何伟道再次赶往安徽。

笔名任的胡少夫来到法庭,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旁听席上的妻子。他知道组织已经在拯救他自己了。在法庭上,何伟道反驳了对任的指控,而任一直坚持说他是来安徽收账的。敌人没有证据,无奈之下,只好宣布休会。

走出法庭,陈琮英立即赶回长沙的“魏伦纸村”准备接受敌人的调查。不久后,由于证据不足,任被法院释放。但他们的女儿不幸去世,因为她在途中感染了肺炎。

一九二九年冬,任再次被捕。那一天,任到公共租界的华德路去参加江苏省委扩大会议。送走丈夫后,陈琮英忙着在家等丈夫回来。但是到了晚上,她老公还没回来。她很着急,但又不能去会场打探消息,只好再等等看。第二天凌晨,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凭着地下工作的经验和直觉,陈琮英意识到丈夫出事了。她赶到党中央,从组织上得到证实,任又被捕了。

原来是一个同志在去开会的路上遇到了敌人,不小心暴露了开会地点。敌人在会场设下埋伏,任一进门就被抓住了。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任都坚持说自己走错了门去了朋友家,敌人一无所获。一个多月后,在的亲自抢救下,任终于回到了家乡。看着满身伤痕的丈夫,陈琮英深深感受到了一个革命者的力量。

1930年5月,陈琮英跟随丈夫来到武汉,他们在武汉租了一间临街的房子,开了一家画廊。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任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出现,在敌人眼皮底下坚持斗争。工作室位于法租界的闹市区,人来人往。一旦有事,很容易避开敌人的追击。1930年底,任夫妇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撤回上海。

1931年初,任奉中央之命到苏区工作,但因即将临盆(这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前三个孩子都因各种原因夭折)而未能随行。陈琮英有点担心即将到来的分娩和她丈夫的长途旅行。任安慰她说:“不要怕,要坚强。我不在的时候,我会组织起来照顾你。我还决定了孩子的名字。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叫他(她)‘袁志’,希望他(她)有远大志向。”

任走后的第七天,生下了女儿远志。不久,由于叛徒的背叛,陈琮英被捕,不到100天的远志和母亲一起被关进龙华监狱。面对敌人的反复审问,陈琮英装作听不懂,当着敌人的面哄着哭闹的孩子,给女儿换尿布,完全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由于党组织的积极营救,加上敌人没有证据,陈琮英在龙华监狱被关押了半年后被释放。

出狱后,陈琮英收到一封来自周恩来瑞金的电报,要求她去苏区工作。考虑到路途遥远,孩子可能会遇到未知的危险,陈琮英不情愿地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她来到了苏区,来到了丈夫身边。来到中央苏区后,根据她在狱中的表现,在邓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重大战略转移。负责保密工作的携带暗号,跟随任在队伍中间。由于缺少食物,吃不饱饭,每天行军100多里,瘦小的陈琮英渐渐地走得越来越远。幸运的是,负责宣传和庇护的陈路过,发现了她,帮助她赶上了队伍,并把她交给了任。任幽默地对陈说,“我真的要谢谢你。我可以失去我的妻子,但我不能失去秘密代码。”陈琮英倔强地说:“你放心,就算丢了性命,我也绝不会让暗号落入敌人手中。”

长征期间,陈琮英已经怀孕,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任比什经常照顾他的妻子,因为他必须照顾整个军队。当陈琮英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他就拉着马尾巴。在翻越雪山的时候,她只是拉着马尾巴,挺着大肚子走过来。

有一天,队伍翻过雪山,来到四川阿坝,即将扎营。陈琮英突然感到腹部一阵剧痛,大家都忙着准备接生。在一所人与动物共同生活的房子里,陈琮英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女儿,取名为远征。

探险队的诞生给思念孩子的陈琮英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她下定决心,孩子一定要带在身边,不能和她骨肉分离。她用篷布把女儿包起来,把自己裹起来,带着女儿走长征路。

女红军长征结束后,陈琮英、蔡畅、夏明和刘英离开。

在长征的路上,当她看到自己襁褓中的女儿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时,陈琮英心痛不已。这时,她的丈夫任被张带走了。一天,部队穿过草地,路过一个水坑。朱德先生偶然发现里面有鱼,就做了鱼竿,钓了几条小鱼。他把鱼煮成汤,端给刚刚生完孩子的陈琮英。以后一到营地,安排好工作,朱先生和战友们就拿着鱼竿去钓鱼。后来,任回来参加了钓鱼。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陈琮英硬是背着孩子,走完了长征路,带着部队的胜利到达了陕北。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任和在陕北。

红军到达陕北后,形势依然严峻,蒋介石调集军队围攻延安。和任商量后,把女儿的探险队送回湖南老家,和大女儿在一起。

1938年,任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共产国际报到,而陪着她的丈夫,在那里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女儿。1940年,任奉命回国。考虑到旅途的漫长和艰难,这对夫妇决定在苏联呆一年以上。陈琮英再次经历了骨肉分离,随丈夫回到了延安。

为了应对蒋介石的经济封锁,边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陈琮英,一个织袜子的女人,响应了号召,展示了她的才华。她的编织获中央直属机关一等奖。自从陈琮英跟随丈夫后,在延安的这些年过得相对稳定。在这里,他们的儿子任远出生了。

任、和他们的儿子任远都在延安。

1946年,抗战胜利后,袁志和远征两姐妹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召开。任亲自写了一份政治报告。此时任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只在中途坚持报告,只好由荣高堂代为宣读。了解情况后,亲自写信向任表示慰问,党中央决定让任去莫斯科治疗和休养。为了给国家省钱,再加上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要照顾,陈琮英留在了北京。到了莫斯科后,只要任有空,他就会给妻子写信报平安,告诉她小女儿在远方的情况。经过一年的调养,任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1950年5月,任带着小女儿回到中国。这一次,是和任一家六口的第一次真正团聚。

1950年10月,任因脑血管破裂去世,时年46岁。自从1920年任离开苏联以来,经历了无数次分离,她都挺过来了,但这一次她知道,她的丈夫和她将永远说再见。

任去世后,陈琮英将斯大林送给任的“吉姆150”汽车,以及丈夫使用的软床、钢琴,甚至女儿骑的自行车都赠送给了公众。

由于战争年代的残酷环境和任去世的影响,的身体一直没有康复。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党组织没有给她更多的工作,以便她有时间照顾她的四个未成年的孩子。

陈琮英一生有九个孩子,但只有四个活了下来。除了儿子任,这四个孩子都是她一个人带大的,其他三个女儿都不是跟着父母长大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琮英几乎遭受了一次冲击。毛泽东说,“陈琮英不能动。陈琮英是我们党的无名英雄。”

“无名英雄”是毛泽东给予陈琮英的最高评价,她当之无愧。无论陈琮英在哪里,他从来不以自己为荣,因为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经历了长征。她的单纯和坚持,她的淡泊名利,她的对后辈的严格,赢得了人们的欣赏和尊重。

2003年5月31日,陈琮英在京逝世,享年102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015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