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汉代头颅,考古专家就推断说是张骞的,不是乱扣帽子吗?
最近在河南南阳发现了一个头骨,还是盗墓者画的墓。考古队根据这张图找到了一个古墓,找到了汉代的头骨。经过鉴定,这个头骨很可能是公元前160多年的。
从汉高祖刘邦,到三国时曹丕篡位,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有407年的历史。按照这个年代,人头应该是汉朝的。
为什么这样一个下颌有牙齿的棕色头骨会被认为是张谦的?
通过各种分析和推测,鉴定人员初步认定张骞头像有嫌疑。这个论断,经过讨论,也算是专家组的综合意见。人们认为张骞两次出航西域,长期喝牛奶吃肉,所以脑袋是棕色的,听起来很体面,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他此行是出于军事目的,后来联系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汉代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是第一个敢于走出去见世面的人。
现在,在陕西省古县城西3公里的王波镇饶家营村,有一座张骞墓。但是这个古墓比较混乱,考古队也没有深入调查。至今无法断定是不是张骞墓,缺乏有力的证据和事实条件。现已改为张骞纪念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
这样,侯的墓也出现在了河南。有人说张骞是河南信阳人。在这个墓中,发现了这个头骨,但这个墓是否属于张骞不得而知。为什么说头骨疑似张骞?听起来很荒谬。
有人质疑,约会和判断谁的头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目前多采用碳14测年和DNA技术,当然罗阳的眼睛也有用。其实这个标准是有一定误差的,就是鉴定的大概时间。关键判断是墓中的文物和其他物品,可以追溯到历史来源和历史记录等。,从而做出最终的权威判断。
随便找一个头骨就是张骞的,真的很难让人信服。
王侯墓确实出土了一些文物,但上面的字迹无法辨认。再加上史料中根本没有记载张骞的出生地,所以很难判断这就是张骞墓,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也给了很多学者和考古学家一个猜测。鉴定一座古墓需要很多因素,仅凭一个年代和几件器物是无法给出确定答案的,尤其是精确到一个人,更需要强有力。
张骞是一个历史人物。头骨的鉴定不能乱说,但对考古要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