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廉吏得循声|潮平

植树问题公式2022-09-26  10

学为廉吏得循声|潮平

东川府(今会泽、巧家、东川一带、知会泽)有这么一个知县,在一代名官林则徐手下在云南当官二十多年。期间担任东川知府10余年,最后死于任上。然而,他的家人甚至没有足够的钱将棺材送回河南老家。

他叫李德生(1782-1852),河南镇平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任云南定远(今牟定)、大姚、易门三县知府,周振雄州知府,职衔同知。乔家堂同治,摄为东川府知府。

清朝官员“清政府三年,十万雪花银”的情况并不少见。作为四级官员,县令年薪一百五两,知县俸禄一百五五,筹得的钱大概有三千两。这个水平现在也算是高收入了。李德胜做了半辈子官。他为什么这么穷?人们钦佩他,也哀叹他。

究其始末,做一个清官,做一件造福百姓的实事,是李德胜的追求。道光十三年(1833年)八月,在定远(今牟定)县就职,题为《会见百姓》,对联为:“早坐朝廷,早结案,早完国家荣誉,勤政谨慎,从这里做起;不要钱,不要气,不要自私,安晓芬香香,自讨苦吃。”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每天都把兴利除弊作为头等大事。据民国《云南通志新编》记载,他在定远县任职期间,减役、兴学、修桥、编县志。老师上课勤快,说话连贯;那些以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官司,用好话解释,让它听话的。在位六年,定远(今牟定)大治,民咸贤。其间,他短暂代理大姚县令三个月,做了不少善政。大姚的人民实际上让他成了永久的仆人。

探寻李德胜一生的痕迹,勤政爱民,廉洁自律,勤劳节俭,一直伴随着他,在他处境艰难的时候,他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想法。道光十八年(1838年),李德胜调任易门县。他初来乍到,相当艰难,尤其是在铜政。他曾写过一首诗《易门即物》,真实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矛盾心态。

官迹飞鬓,李俶留儒冷。

学习做一个清官不容易,争取一个说法也很难。

缺了就没有新的雨露,忙不过来换旧衣服。

当懒惰得到回报时,平子在他面前放了一根鱼竿。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千里为官,东奔西跑,两鬓斑白的中年官员,依然保持着一个书生的穷酸本色。我立志做一个清官,常常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给老百姓带来新的恩惠而感到惭愧。因为业务忙,经常懒得换旧衣服旧帽子。我只希望当我有空的时候,我可以回到山野的乡下,去河边钓鱼,享受我的闲暇。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很沮丧,甚至失去了理智,但更多的是他对初心的坚持,他的野心,他对和平的承诺,而不是做官。抱着这种心态,他在易门知府任上深入研究铜政,撰写了《铜政》。他下定决心要革除以前的许多弊端,改进铜矿的管理方法,铜产量大增。据《铜政》记载,“(易门县)香树坡、万宝、宜都三厂,年成交铜五八万斤。”这一数量占云南省铜的9%,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

由于他的机敏和对事实的负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李德胜镇雄州周知被提升为一级,同年十月,又被授予同量铜爵。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因再次在易门办铜有功,升任东川府知府。

作为东川知府,李德胜以民生为重,体恤百姓疾苦,仁政惠民,深受各族人民爱戴。《东川府与官员续录》记载:“知府李德胜,性善,勤于教人,捐地为义。若厂子欠逃亡者,请求免,东湖子孙可复业,尤有裨益。”工厂的短缺主要是由于炉主、采砂人等。各个铜厂举报的都是远近的无业人员,靠挖沙炼铜为生。不能自带油,米,炭,工资。要看工厂工作人员给你申请。如果你得到一个铜钱,你将被移交给官方扣除。“由于道光年间铜矿衰落,若无旺矿或普通矿种,则“不够成本,炉主无利可图,第一工费用已用,无法偿还。“那些欠着工作积累成本的人,因为“欠着厂子”而极度贫困无力;如果有逃,那就是“无厂可欠”。当时东川府矿有“大厂大矿六七万,每次一万多人”。由于铜产量萎缩,有不少工厂债务人。厂子欠免,受益者不少。李德胜此举,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是一大善举。

此外,李德胜出任东川知府还有两件大事值得称道。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东川府城墙倒塌,李德胜要求重修。他带头捐银,共筹银16362两,没有动用国库一两银子。重建后的府城比原来高了三尺,内皮用方石扣住,另一面筑填净土,比以前坚固,在后来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处理了汤丹厂汉族与回族打架致数十人死亡的案件。“然良莠分,不问归汉。”处理得当,解除了民怨,没有酿成大事件。得到了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的高度赞赏。他说不辜负为官所学,以汤丹为例,“谁能如此,如此肯,如此敢?”

道光三十年(1850年),李德胜年老辞官,朝廷不准,留任东川知府。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十六日,李德生终于在东川府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做一个清官,靠的是诚信,坚守;当官需要政绩,更需要政治话语权。李德胜求仁得仁,学做清官,循声而行,为后人所称道。《定远县志》、《易门县志》、《大姚县志》、《东川府续志》等史志,都是由官员撰写,记载其事迹。民国《云南通志新编》第183卷也是一位名臣所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994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