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三国(14):为什么司马昭一直想学曹操,但就是学不像

熊猫屁王2022-09-26  12

今读三国(14):为什么司马昭一直想学曹操,但就是学不像

司马昭的心是众所周知的!

司马昭一生的偶像是曹操,但他就是学不会。

曹操先封为“龚伟”,后三次辞官赐封号“王维”,加九听。

于是司马昭照着做了,让曹焕也照着做,把自己从“晋公”提升为“晋王”。他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加了九罐。

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

政治,经济,军事!

政治:指的是世界和人心。

曹操的世界是从统一走向分裂的,他所做的就是把这个世界从混乱变成治理。

司马昭所做的恰恰相反。他想给未知的混乱带来稳定。

从汉武帝桓陵开始,就出现了混乱。不说他,就说人。远处,有黄塔军起义,不久的将来,有董卓的叛乱。

人很惨,所以人的思想也变了。

直到曹操的出现,虽然战争还在继续,但是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人民随着统一的战争而定居。越来越多的割据军阀被推翻,朝廷的控制力正在加强。而且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只要他有一技之长,就连Xi、郭嘉和许由这样的人都可以重用。

从汉献帝中后期开始,世界开始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氛。

所以人心一直是站在曹魏这边的。

曹丕在北方代理汉室时,老百姓并不觉得奇怪。除了个别部长的个人行为,没有太多反对意见。

当然,孙与刘的结盟是另一个争夺世界话语权的问题。这里就不说了。

而司马家却用一个未知的未来代替了一个已知的幸福,自然不得人心,于是就有了以淮南三叛为代表的斗争。

因此,司马昭想向曹操学习,但曹操曾在汉室王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积极迎合狄咸,堪称义举。

司马昭纵容部下杀害了18岁的曹魏皇帝曹茂,其父还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以清洗曹石一族。

每个人都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所以司马不学。

再来看第二个——“经济”。

曹操击败袁绍的时候,许攸从河北赶来,告诉曹操的底牌——粮草告罄!

一个政权真的穷到连明天的口粮都没有!

正是在贫穷的基础上,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建立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在一敌二的不利环境中日益壮大。

随着曹魏的日益强大,吴国和蜀国的实力越来越弱。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东西割据政权只是时间问题。

而司马师就是那个摘下最后胜利果实的人。

司马氏上台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以豪门的支持来换取经济成果,破坏以军屯、民屯为中心的自由经济,让豪门经济做大做强。结果西晋初年出现土地兼并,经济停滞。如果不是八王混战,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土地荒芜,西晋可能已经爆发大规模起义了。

财富的集中和经济的衰退同时发生,导致社会风气的奢侈糜烂,上层阶级争财,下层阶级吃糠咽菜。

原本实行的是举荐人才的九品中正制,也被贵族豪门所把持,堵塞了卑微家族的上升通道,也造成了统治圈的固化,造成了西晋皇室的内斗和文化的颓废,导致了边防的松懈,其他民族的入侵和中原的陈箓。

最后看军事成就。

这是司马昭唯一可以露脸的地方,但也有运气。

如果不是邓爱林的险情,魔术也不可能从天而降。曹魏的军队不是被姜维堵在江阁了吗?

如果不是刘阿斗临阵退缩,听信投降派的谗言,弃城投降,而困兽犹斗,邓艾的先头部队很可能就被歼灭一个团了。

如果姜维最后没有失败,也许钟早就占领成都了,很难说他还能维持蜀国政权十几年。

当然曹操战胜袁绍也有运气,但是输给赤壁呢?

毕竟谁强谁弱,一个逆流而上,在四战之地横扫天下,一个走下坡路,摆脱了我们有强大后盾的利润,这是明摆着的。

司马昭的优势在于身为官二代。他的父亲杀了曹魏几乎所有的股份,他的大哥司马师也死了一个曹魏的二流忠臣。轮到他的时候,形势已经大好。

就连杀了小皇帝曹茂都可以转嫁给临时工舍人太子季承来蒙混过关。这说明这个朝廷已经烂到根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救了。

所以说:

司马昭故意从事实中学习,他不配当皇帝。

其实他想当就能当,开心就好。不管怎样,死后都会有洪水。

果然,没过几年,皇族内乱,外族入侵。

公元319年正月,匈奴人刘尧抢劫了司马昭的重阳陵。

但曹操的疑葬仍未完全确定。

司马昭连曹操都没死!

司马昭向曹操学习,学会了孤独!

文|云剑董成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950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