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主流车市场:得混动市场者得天下?

世界杯排球赛2022-09-26  6

7 月主流车市场:得混动市场者得天下?

虽然主流车市的电动化呼声很高,但从销量数据来看,真正掏钱买车的消费者大多务实,缺乏民意。

在整个主流车市场中,燃油车和混动车的比例接近10:1。即使算上插电式混动车,燃油车与混动+插电式混动车的比例也超过5:1。混合动力汽车向燃油汽车市场的渗透仍有巨大潜力。

目前在混动车市场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日系车,即使合资品牌普遍下滑,也能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和溢价能力。日系中高级车也是合资品牌少有的能在主流市场卖得好的车型。

在接下来的主流车市场竞争中,尤其是主流家用车的竞争中,混动车的产品力、推广决心、市场规模将成为所有品牌竞争的核心。

销量:混合燃料比例大幅提升空。

1.7月主流车市销量

7月份,主流车市新车销量1247410辆,同比增长11.6%,环比下降4.6%,占乘用车市场的69.6%,比6月份略有上升。主流车市是消费刺激政策的主要市场,主流车市的走势也是重要的民生指标,其占比的提升是消费回暖的重要导向。

从动力类型来看,近几个月纯电动的份额持续上升,最稳定的是混合动力。车辆掺烧燃油是大势所趋。从目前主流车辆市场10:1左右的燃油与混动的市场比例来看,有很多空的余地。自主品牌在主流车市加速燃油车向混动车转型,首先是打消主流消费者对高油价的顾虑,其次是赶在混动大势之前抢先布局市场,保证自己未来的可持续规模。

2.按城市级别和价格段划分的份额

分城市级别来看,一线城市主流汽车消费持续上升。相比6月,二线城市波动最大,部分省会城市零星疫情控制,对汽车消费造成一定影响。

从价格段来看,高线城市占比上升,25万元以上市场保持6月以来的高份额态势,10万元以下市场份额持续减少,逼近10%份额线。低价主流车市场受成本影响,无论是新燃油车的改变,还是电气化车的进入,都不是很活跃。只有成本控制能力强的车企进入市场,才能激发细分市场的消费力。

3.按价格细分的车型销售

在10万元以内的区间,市场整体缺乏新的动力。除了用高性价比吸引用户外,投放到租房市场也是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五菱陈星上的新混动车型是第一款达到10万元以下区间的混动车型,这对于加强产品定义和引导细分市场用户心理具有积极意义。

在10-20万元区间,随着大部分合资品牌终端优惠的扩大,新能源的高渗透率,高油价等因素,合资家用车和自主主流SUV在细分市场的份额被抢夺,合资中型车和自主新能源车早已出现在10-20万元区间的热销榜单中。

20-25万元区间,热销车型依然都是合资品牌中级车和主流SUV,各自的销量与其终端优惠的波动密切相关。这也使得传统的合资品牌和新兴的新能源品牌在这个价位段,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消费划分。合资公司抓住了更多的中高年龄层、传统心态和消费观念的用户。

25万元以上区间,比亚迪韩在深圳工厂产能释放、DM-i车型装车后,销量基本又翻了一倍。受欢迎的增程车型如李ONE和保持稳定。前者通过终端变相优惠保持了近两个月的过渡期,后者则存在交车瓶颈,依然未能实现月销量10000辆。此外,主流德系高价车型依然没有重回榜单的迹象。

事件:主流家居市场鱼龙混杂,加速发展。

十万级混动市场开启

五菱陈星推出9.98-10.98万元的混动车型,这也是混动车型指导价首次低于10万元。从混动配置来看,五菱陈星采用成熟的P1+P3配置,动力电池容量较小,不支持较高转速下的纯电驱动。这也是五菱陈星能定低价的重要原因。

但这款车型在10万元以下的主流车市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首先,大扭矩电机的加入解决了五菱动力系统的不足,让良好的产品清晰度和优秀的座舱体验得到充分发挥,弱化了消费者购买五菱的纠结。其次,混动车型降至10万元以下,五菱为以性价比为主的细分市场注入了难得的新鲜血液。考虑到混合动力是所有主流燃油车无可争议的趋势,五菱也首先为消费者建立了潜在的市场预期。

2.主流家用车混动迭代燃油车。

自从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用基本实现了油电同价的插电式汽车与同级燃油车竞争后,主流家用车市场的趋势开始加速。在裸车价格没有大的变化的时候,零购置税,部分城市的补贴或牌照政策,后期的低能耗,电动化后用车体验的提升,都让市场开始向比亚迪转移。

本来用插电式混动作为更贵版本车系的做法,在比亚迪的“搅局”下变得传统了许多。一些自主品牌为了应对主流家庭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已经开始做出改变。

比如帝豪L自去年年底上市以来,帝豪L的销量一直徘徊在1000辆左右。但自从插电版上市后,帝豪L的知名度大大提高。7月销量突破4000辆,其中插电版占比60%。后续的帝豪L可以逐渐弱化燃油版的推广,直到燃油版完全停售,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所有车型的混动/插电比例。

销售所有SUV的哈佛对混合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主力车型哈弗H6,在比亚迪逐渐用插电车型取代自主SUV销量冠军的位置后,哈弗H6的市场日渐火热,需要依靠混动和插电车型强大的价格支撑。考虑到细分市场不应该只靠一个车型一个品牌来满足,哈弗还有时间布局混动系统的普及。但前提是哈弗也需要有一定的决心,停止燃油版,消除消费者对燃油和勾兑/勾兑巨大差价的认知。

趋势:主流合资企业内部的结构变化。

今年1-7月,主流合资品牌(不含豪华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8.3%,绝对量减少近100万辆。但在巨幅缩减中,合资品牌内部出现了两次销量结构变化:日系份额扩张和中高级份额扩张。

大型合资品牌中,分国别来看,今年1-7月,只有日系品牌的份额上升了4.2个百分点,而德系、美系、韩系品牌的份额均下降了1个百分点以上。

按级别来看,主流合资品牌中小型车(包括轿车和SUV)份额下降2.8个百分点,中型及以上车型增长3个百分点,紧凑型车基本保持稳定。

所以总体趋势是,主流合资品牌用户中,务实、传统的中等收入消费者比例在增加,而重视科技、智能、绝对性价比的用户群体在流失。

今年年中,以往没有太大优惠的两款天车型,在终端价格放开后,销量逆势增长。经销商库存得到缓解后,马上通过减产来恢复价格。而25万元以上日系合资品牌的高端车型,定价提高,卡在供应上,也是对当前消费群体和消费结构变化的一种应对。

另一方面,从全球市场来看,相比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日系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对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缺乏应对。至少目前日系品牌一般不会像大众、通用那样有推广电动车的包袱,而且有混动车型的销量支撑,企业平均油耗极限的压力并不大。所以日系车企在中国采取保守的转型策略,增加高利润燃油车的份额,完全可以理解。

今年1-7月,日系品牌在混动车市场的份额仍高达92.5%,其中两个领域的份额高达82.8%,而混动市场份额最高的自主品牌广汽传祺的份额仅为2.3%。

自主品牌要想真正跨越日系品牌的壁垒,就必须在混合动力领域有所作为,不仅要在纸张的技术性能上宣称打破日系垄断,还要在真实的市场规模上彻底了解日系品牌的根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94590.html

最新回复(0)